當公司的業務拓展到一個新地方時,需要上馬新的應用系統。目前,大多數公司不會選擇傳統的開發新系統的方式,往往會選擇市場上比較成熟的SaaS服務,包括財務、人力資源、CRM、OA等。
隨著企業的發展,頭疼的事情隨之而來。每個SaaS應用都是獨立登陸,有獨立的數據流,彼此之間不能互聯互通。
另一方面,企業難免有自己的個性化的需求,已有產品也無法滿足。
借助騰訊云千帆計劃的企業應用連接器,即IDaaS、iPaaS和aPaaS產品,這家公司七天時間就完成了不同SaaS系統的打通和集成。另外通過低代碼開發工具,公司快速的開發出了團建、證明申請等場景的應用。
顯然,這樣的開發效率,傳統軟件開發與運營模式是做不到的。日前,騰訊公司高級執行副總裁、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總裁湯道生向大家分享了騰訊云在西安、武漢等地設立研發子公司時如何克服所面臨的挑戰。
是的,亞洲服務器,服務于企業不同領域的SaaS應用的籬笆墻到了該拆除的時候了。
那么,打通SaaS應用的堵點,是誰的職責?不同的云服務商會又采取那樣的舉措呢?
1
SaaS應用多了,互聯互通成為“堵點”
企業的數字化、智能化浪潮在202年得到了延續,繼而延伸形成的企業上云后浪無比強大,為云計算的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動力。
在數智化中發揮基礎設施和應用提供商作用的云計算中,SaaS服務備受推崇,同時也表現出不同的發展特點。
第一,SaaS在云計算中的占比看漲。 從全球市場看,SaaS占公有云市場的比例超過60%。而中國市場卻與此不同,公有云IaaS占比最多,SaaS僅占不到三成。
因此,湯道生說,可以預期,未來中國云計算市場上,SaaS應用會越來越豐富,成長空間巨大。
第二,中國即將出現市值超百億的SaaS巨頭。 相對于國外市場SaaS巨頭林立并分布在不同的領域的現象不同,中國的SaaS巨頭鳳毛麟角。
湯道生說,中國云服務商大力發展SaaS生態,一大批SaaS企業正在茁壯成長。未來將能涌現出很多百億市值的SaaS公司,并分布在不同的行業和領域。
早在幾年前,阿里云也發出了這樣的聲音,并發誓要在阿里云平臺上培育上百家的SaaS獨角獸。
Convertlab聯合創始人兼CEO高鵬也認為:“SaaS行業的春天將至,行業內未來也必將出現一批可以解決企業數字化轉型問題的巨頭型企業”。
第三,需求是中國SaaS發展的根底。 銷售易CEO史彥澤表示:“數字化成為眾多客戶迫切的需求,這也意味著SaaS行業真正元年的到來。”
六度人和(EC)創始人張星亮認為,疫情和政策的推導讓企業對數字化的需求越來越強烈。
面對急迫且快速增長的需求,SaaS企業應該為用戶提供具有“開箱即用”體驗的SaaS產品,也成為未來SaaS行業發展趨勢的共識。
第四,中國SaaS生態日益完善。 先不論2021年是否是中國SaaS行業真正元年,為了發展SaaS應用,為SaaS企業搭建合適的平臺和生態成為不同云服務商的生態戰略的核心。
亞馬遜云科技依靠其合作伙伴網絡(APN),在全球已有數萬家合作伙伴,每天新增數量超過50家。在中國,亞馬遜云科技的APN超過200多家。
在國內,早在幾年前,阿里云推出SaaS加速器,騰訊云推出“千帆計劃”,華為云推出SaaS耕“云”計劃……他們通過技術、服務、方案、投資等扶持SaaS伙伴的發展。
然而隨著企業對輕量獨立的SaaS應用接受度越來越高,SaaS與各個系統之間的壁壘也成為了新的問題。
不同的應用需要不同的賬號登陸,用戶身份認證不能互通;
不同應用之間集成難度大,難以快速完成;
用戶的個性化應用,在注重通用型的產品上,沒法得到滿足;
二次開發上都是非常低效的,甚至很多數字化水平較低的企業根本不具備二次開發的能力,等等。
對企業用戶而言,SaaS應用之間、SaaS應用和原有系統無縫互聯,以及適應個性化的二次開發,是打破數據孤島的重要環節。
現在生態主面臨的問題來了,如何解決呢?
2
誰來做SaaS鏈接器?
打通不同SaaS之間的堵點,是誰的責任呢?當然誰受益,誰就會發力。
騰訊云于2019年發布SaaS生態“千帆計劃”,推出SaaS加速器、SaaS技術聯盟和SaaS臻選三大項目,為廠商提供銷售、技術、資本和培訓等服務。
隨后的2020年開年,騰訊云宣布正式啟動“SaaS技術聯盟”,聯合外部SaaS廠商,以及騰訊內部SaaS產品,共建技術中臺。
湯道生當年表示,SaaS技術聯盟希望達成的目標就是建設一個互聯互通的平臺,把各個SaaS廠商連接起來,共享生產工具。
而騰訊云SaaS技術聯盟更關鍵的目標是制定標準 、共建共用技術中臺, 便利終端客戶的同時,也會推動SaaS企業迎來新的發展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