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化騰在騰訊云+未來峰會上演講)
騰訊是一家「科技公司」么?
對于這家市值逼近 3000 億美金、坐擁巨量流量和海量資金的中國互聯網巨頭,答案似乎不容置疑——它的任何一個舉動都會對中國科技圈產生影響。但事實是,其創始人兼 CEO 馬化騰,在今年三月份的兩會上才第一次明確提出要把「科技」和「人工智能」作為騰訊核心的關鍵詞。
這對騰訊來說并不尋常。熟悉這家公司的人都知道,以馬化騰為首的騰訊高層有一個共性:他們對于產品、技術和需求有強烈的熱情,但對于流行的科技新概念卻表現的十分「冷淡」,所以很少見他們對外激情洋溢的布道概念。
不過最近馬化騰對于 AI 和云的發聲越來越密集。這是在 2013 年騰訊創業 15 周年的演講中提出「連接」這個概念之后,思維體系上一個新的延展。馬化騰頻繁向外布道:所謂互聯網+、連接一切的基礎設施第一要素,就是云——「……未來大部分的科技創新都會用云的方式來體現。無論是地理位置信息 LBS,還是人工智能、物聯網,甚至未來的無人駕駛、機器人等熱門概念,它的后臺核心一定有一顆在云端的大腦?!?/p>
接下來 6 月 21 日的騰訊云+未來峰會上,馬化騰作為開場演講展開描述了「云+人工智能相當于電+計算機」的觀點。這算是馬化騰第一次給騰訊云一個全新的,與競爭對手阿里云完全不同的定義。馬化騰這次演講非常投入,演講時甚至多次跳脫同事準備的講稿提綱,自由發揮舉例和類比。
「很顯然 Pony 在這個演講上花了心思?!挂晃?a href="http://www.qzkangyuan.com/cnidc/idcnews/cnnews/20170625/10445.html">騰訊云的員工說到,韓國云服務器 美國云主機,「我們都特別意外?!?/p>
騰訊云的另類基因
(湯道生在騰訊云+未來峰會上演講)
「作為一家企業,現在騰訊該如何定位自己?騰訊云也正在嘗試回答這個問題?!?/p>
在主管騰訊云的騰訊 SNG 事業群總裁湯道生看來,對于騰訊來說,騰訊云將不止于一項為營收錦上添花的業務——雖然,云已經是一筆大生意。來自財報上的數字能夠更加直白的說明云業務在騰訊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根據 2016 年財報顯示,除了傳統業務,騰訊「其他業務」的收入同比增長 289% 至 2016 年第四季的人民幣 63.85 億元。該項增長主要由于騰訊的支付相關服務及云服務收入的增長。
湯道生加入騰訊已經超過 10 年。他從 ISD 研發經理部經理和 QQ 秀產品經理起步,一路上升成為包含了 QQ、QQ 空間、騰訊開放平臺、騰訊云等業務的 SNG 事業群總裁。而從 2013 年開始,騰訊正式推出的騰訊云業務則成為了他投入核心精力的最新戰場。
作為騰訊核心高層成員,湯道生以性格堅韌,行事果決著稱,而這樣的性格特點也開始在騰訊云上映射出來。
在這屆騰訊云+未來峰會上,湯道生在馬化騰演講之后不久站上舞臺。他努力闡述騰訊是一家「開放」的公司,它要通過云,把技術開放給更多行業。
「公司對云業務的期望不僅限于財報上的錦上添花,也是承載了對未來自身價值的思考。人工智能是個大的浪潮,但是它需要找到方法在現實商業中落地才能產生價值。而這件事情是騰訊云可以推動的。」湯道生在接受極客公園的采訪時這樣說道。
騰訊云從 2013 年開始正式成為對外開放的云計算服務商,但過去幾年,它似乎遠沒有競爭對手阿里云一般熱鬧。相對于阿里云甚至動用阿里地方影響力的「地推」般的打法,騰訊云顯得低調和斯文。
時間回到 2010 年,在一場由馬化騰、馬云和李彥宏聚首的 IT 領袖峰會上,三人就曾談到云計算的未來。當時馬云就不無憂慮的表示,如果阿里巴巴「不做云計算,將來就會死掉」。馬化騰雖然也認同「云在未來會變成水電一樣的基礎設施,無處不在」,但他當時尚且認為,云計算可能還是一個比較超前的概念。
很多人認為這種認知上的不同造就了今天阿里云更大的聲勢。2009 年開始高調布局公有云的阿里巴巴最初主要瞄準 B2B 等內部電商賣家,到了 2012 年以后,阿里云的客戶開始延伸到移動 APP 開發者甚至更多行業。
「這不是問題的核心……與其說是重視和理解程度不同,不如說是商業流派的差別。」一位同時熟悉阿里云和騰訊云的創業公司 CEO 對記者這樣評價,「借用藝術領域的劃分,阿里是浪漫主義流派的,云計算很早就被定義為未來的必然體現的是自己的判斷。而騰訊則是現實主義風格,他對云計算的理解是自然演化到位的,映射的是自身的能力和外部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