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進一步促進云計算創新發展,建立云計算信任體系,規范云計算行業,促進市場發展,提升產業技術和服務水平,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主辦的"2017可信云大會"將于2017年7月25日-26日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召開。同期將舉辦云安全論壇,多位重量級云安全領域專家將現身說法,分享他們對云安全現狀和未來的獨特觀點、深入分析及思考。本期我們邀請到北京郵電大學楊義先教授,看楊教授帶給你不一樣的云計算大數據安全新視角。
專家簡介
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首屆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首屆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家級教學名師、國家級教學團隊(“信息安全”)帶頭人、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導師、國家精品課程負責人,《安全簡史》和《安全通論》的作者。現任北京郵電大學信息安全中心主任、災備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中國密碼學會副理事長、公共大數據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長期從事網絡與信息安全方面的科研、教學和成果轉化工作,在國際四大學術名刊《PNAS》、Nature子刊《ScientificReport》等頂級刊物上發表過多篇論文。
一問:楊教授您好,最近您的大作《安全簡史》業內廣受好評,您給我們簡單介紹下它的內容。
楊教授:嘿嘿,請聽一段快板書!黑客到底長啥樣,電腦病毒如何防?網絡詐騙怎對付,大數據隱私---嘿嘿~,它會曝你哪些光?金童憑啥配玉女,加密認證歷史長?數字版權誰保護,機要信息如何藏?虛擬貨幣多神奇,御敵咋用防火墻?安全管理怎么做,容災為啥靠備忘?入侵檢測有多牛,如何理解安全熵?安全經濟咋考慮,安全系統怎導航?正本清源賽博學,可憐信息安全的專家喲---何時才能盲人不摸象?安全英雄要牢記,量子密碼---它將在哪里現曙光……?讀者欲知眾答案,啪~(霹靂一聲驚堂木),清清楚楚,它們就寫在本書上!
二問:請問您寫這本書的初衷是什么?回顧它的成稿過程,您最想感謝誰?
楊教授:促使我們下決心,最終動筆撰寫此書的原因,主要有兩點:
第一,霍金寫了《時間簡史》,布萊森寫了《萬物簡史》,格雷克寫了《信息簡史》…。這些簡史好不精彩!不但出神入化,而且還能改變讀者的世界觀!唉~,咱信息安全界,誰能出面,也寫部“外行不覺深,內行不覺淺”的《安全簡史》,來“為百姓明心,為專家見性;為安全寫簡史,為學科開通論”呀!可惜,論“文”,咱比不過“旅游文學作家”布萊森和“科普暢銷書作家”格雷克;論“武”,更不敢比世界頂級科學家霍金。可是,又確實需要《安全簡史》!怎么辦呢?筆者不才,想到了“眾籌”和“迭代”,即,為了引玉,先由我們拋磚,寫一本初稿試試;然后,由廣大讀者來進行全方位的修改、批評和版本更新。希望“三個臭皮匠”真的能“賽過諸葛亮”。希望基于網絡時代的“群智能”,可以最終集體創作出,越來越完美的《安全簡史》,甚至突破信息安全界,全方位進入安全領域。
第二,本書其實也是《安全通論》的副產品。后者是我們最近幾年來,一直傾情攻克的難題。其最終目的在于:以通信界的《信息論》為榜樣,在信息安全領域,建立一套能將各分支統一起來的,基礎學科理論。既然要想統一各學科分支,那當然就得首先了解(甚至精通)這些分支,而這顯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使是在安全界,有此余力者也不多);因為,無論從理論、技術、邏輯等,甚至從世界觀和方法論方面來看,如今,各安全分支之間的差異,實在太大,幾乎是天壤之別!既然已經好不容易,啃下了這一個個分支硬骨頭,那又何不再加一把勁,干脆把它們寫成科普,讓別人(包括大眾和其它分支的安全專家)可以更輕松地了解它們呢!于是,本書便誕生了。但愿有朝一日,咱安全界既有《安全簡史》來“立地”,又有《安全通論》來“頂天”。
在《安全簡史》的成書過程中,我最想感謝的就是讀者。因為,此書一邊寫,一邊在我的科學網實名博客上劇透,讀者們反映特別激烈,提出了大量的優秀建議和意見。由于網絡閱讀量特大(超過百萬),所以,本書紙質版剛剛面市,就引進了轟動,甚至網商累累斷貨。
三問:網絡安全成全球焦點,您眼中當前網絡安全最大或最新的態勢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