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世紀,畢達哥拉斯預見地球是圓的,2000年的麥哲倫船隊,駛于港口,在激波悍涌中探索前行回到原點;文藝復興時期達芬奇繪制了飛行器草圖,400年后萊特兄弟滑翔試飛一千多次,成功飛行,完成征服藍天的歷史。1950年,圖靈發表設想機器可以思考,不同學科的構想,億萬次的迭代,從強大計算到深度學習,才有了今天令人驚嘆的AI。
這就是歷史給我們展現的上一次又一次的預見未來,看似遙不可及,但卻一步一步觸手可及。這樣如果未來可以預見,不妨發揮你的想像:你希望的未來是怎樣的?2017年7月11日,在“如果未來可以預見——華為云中國行”北京站活動,華為預見了這樣的未來。
未來十年是云2.0時代
過去十年中,互聯網技術深刻地改變了兩個產業,即信息產業和服務產業,極大地豐富社會資源;而云計算的興起也促使大量原生應用在云端平臺上蓬勃發展,構建出云1.0時代。那么,在下一個十年,哪些產業還將會被改變?
華為認為,下一個十年,將是云2.0時代,大中型企業將成為主角,企業長于云,通過擁抱云、融入云,實現用云計算技術和理念創新商業模式和運營模式,提升體驗和效率。“下一個十年,數字化轉型會深入到開發、生產、制造、甚至一些耐用品,如汽車、電梯的運維、運營的過程中。華為想做什么,華為是希能夠把企業的這兩個環節同時推動起來,讓云1.0與云同時跑起來,帶動我們的企業進入到一個更快的發展周期。這是我們的一個定位和愿景, ” 華為云BU副總裁、中國區業務部部長鄭殿海說。
相比于云1.0時代,云2.0時代的客戶需求將有發生巨大的變化。1.0時代的企業是基于原生的,基于數據的,他們可以通過數據變現,創造價值;而2.0時代,他們的數安全、數據主權意識將大幅提升,企業內部有歷史遺留的IT系統,同時也有包括除開互聯網行業以外的、其它專業領域的完整解決方案。針對這些需求,華為看到作為云服務提供商要做以下三點:
1、 尊重企業的數據主權:華為云戰略就是上不做應用,下不碰數據,不做應用,華為是希望通過團結生態合作伙伴讓每一個人能發揮自己的長處,共同為用戶服務;下不碰數據,因為華為認為數據是客戶的資產,云提供商不應該通過變現客戶資產來獲取自己的利益;
2、深入企業場景:華為始終堅持以客戶為中心的宗旨,從研發到市場,甚至到合作伙伴,都會瞄準企業數字化轉型具體場景,來傾聽客戶聲音,讓其放心;
3、提供完整的方案:華為將利用自己及其合作伙伴的專業能力、全球化的解決方案團隊,以及強大的合作伙伴關系,幫助客戶從咨詢設計到驗證實施,再到運維、運營,一系列的端到端的服務。
滿足用戶的多樣化需求,華為又有哪些能力能為也實現這些目標?
實現全聯接:華為布局全球覆蓋云網絡
在中國,華為目前擁有5個區域數據中心,超過50萬平方米的機房面積,超過30個城市設有華為的節點,所有數據中心均達了T3的標準;同時支持動態的BGP的5線連接,與電信、聯通、移動、廣電等各個運營商合作實現全國網絡,并且可以在全國范圍內實現遠程的容災備份。
華為網絡覆蓋
在全球,華為也運營商合作,一起構建了能夠覆蓋全球的運營商云網絡。在歐洲與德國電信和法國電信以及西班牙電信都有合作,可以提供一個全球覆蓋的云網絡。能夠支持中國企業走向世界;也能支持海外企業進入中國。值得一提的是,華為云以及技術合作伙伴的云都是基于同一個技術平臺、共享一個生態平臺,因此對于客戶來說,華為云的基礎設施不僅可以支持企業業務的高度發展,從本地走向全國,走向全球。對于生態伙伴來說,也可以從華為云的技術認證,九江服務器 東莞服務器,方便地過渡到運營商合作的云技術架構上,方便了業務的全球化部署和發展。
除了資源布局,華為在過去20年中,還積累了重多業務能力,包括產品能力、云管端的能力,也包括為了實現、或者生產制造云管端產品所需要的研發能力,還包括,管理巨大的團隊,實現產品研發所需要的運營和管理能力。華為將這些能力開放,與合作伙伴一起瞄準需要數字化轉型的企業客戶,為企業創造價值。目前華為已經與合作伙伴聯合創造出來了一系列的解決方案,有軟件開發云解決方案、智能制造云解決方案、IOT的解決方案以及AI解決方案。
打造差異化的競爭優勢
為了能有更多的合作伙伴加入到生態系統中,華為從可信、開放和線下服務三個方面打造了差異化的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