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報季來了,海內外巨頭過去三個月或半年一年的經營數據也紛紛出爐。除了一日首富和股價漲跌,巨頭們還解鎖了一個姿勢——科技公司CEO們都強調大數據、云計算對企業業務增長帶來的貢獻。
一組數據或許可以說明云計算市場的火爆程度。根據分析機構Gartner的數據,2016年全球公有云服務市場規模為2092億美元,2017年預計將增長18%,達到2468億美元;
到2020年,全球公有云服務市場規模有望達3833億美元。四年時間市場規模增長將近一倍,這或許能為云計算市場激烈的競爭提供一個注腳。
而當這個領域成為巨頭之戰后,戰爭也許不在單一的產品層面,而需要調動生態的。
國內:阿里巴巴系唯一公布具體數據的玩家
國內云計算市場玩家不少,除了互聯網公司、傳統IT公司、電信運營商和外資都想在這個市場上占得一席之地,東莞電信服務器 河南電信服務器,其中BAT作為上市公司,云計算領域的營收最為透明。
7月28日百度公布了截至6月30日的2017財年第二季度財報。李彥宏回答分析師提問時稱,金融服務和云計算業務收入促進了營收增長,比如說個人云業務的拓展,使用人數的增加。
8月16日,騰訊也公布截至2017年6月30日未經審核的第二季度及中期綜合業績。財報顯示,其他業務錄得177%的收入同比增長,為96.54億元。騰訊方面表示,該項增長主要由于支付相關服務及云服務收入的增長。
而8月17日晚間,阿里巴巴也公布2018財年第一季度(2017年4月至6月底)財報。財報顯示,該季度內阿里云付費用戶數量由前一季度的87.4萬,增長至101.1萬,德國機房主機 波蘭服務器,成為亞洲首家達到百萬級用戶規模的云計算公司。受益于付費用戶增長以及高附加值服務對收入結構的持續優化,該季度營收達到24.31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96%。阿里云在財報中表示,繼續擴大市場領先優勢是現階段的首要任務,將持續投入創新性和普惠性技術研發。
從國內的三巨頭公布的業績數據來看,目前阿里巴巴在云計算方面公開的信息最多,包括付費用戶數量、營業收入等信息,騰訊與百度都將金融支付與云計算同時提及。
三巨頭中,阿里云進入市場最早占據的市場份額也最大。阿里云自2009年商用化,在2013年開始布局海外市場,阿里云主要為政務、電商、物流等領域提供云服務解決方案。2015年8月阿里發布的財報里首次對外公布阿里云業績數據。此后阿里云連續多個季度增長超100%。國際研究機構IDC數據顯示,2016年阿里云IaaS營收為5.88億美元,約合40億元人民幣,超過中國云計算市場總額的40%。
騰訊云2013年正式進入市場,在騰訊內部它也被寄予厚望,承載著“騰訊下一個增長點”的期望,馬化騰還多次為騰訊云站臺。它服務的領域是從騰訊擅長的游戲和社交起步,電商、o2o、互聯網金融都在其范圍之內。
百度曾經并不看好云計算市場。隨著它釋放了越來越多的價值,百度也進入了這一領域。“我們提供的不是簡單的存儲的能力,不是簡單的技術能力,而是大規模處理數據的能力、精準的用戶畫像的能力、地圖的能力、和人工智能等很多領域的創新提供給大家。”李彥宏將百度的云計算與AI戰略聯系在了一起。
一個關于云計算的段子至今仍在坊間流傳。2010年3月28日的中國(深圳)IT領袖峰會上,李彥宏評價云計算是“新瓶裝舊酒,沒有新意”,馬化騰認為云計算要像水電一樣用還為時尚早。在論壇主持人的邀請下,馬云對云計算也發表了他的看法。馬云說的是,如果阿里巴巴不做云計算,騰訊、百度會把阿里巴巴趕出電子商務門口。
巨頭云集,除了在國內爭奪用戶市場,阿里云和騰訊云都開始了海外布局,云計算的戰爭愈演愈烈。另外類似亞馬遜這樣的大玩家也希望進入國內市場。
國際:亞馬遜領跑,成各家新的增長引擎
在海外,云計算市場的格局由亞馬遜、谷歌、微軟和IBM等廠商把控,最大的玩家當屬亞馬遜。2015年4月,亞馬遜的AWS首次寫入財報,這也是外界第一次得知云計算服務的巨大盈利空間。據亞馬遜當時提供的數據,AWS季度營收為15.7億美元,占亞馬遜總營收的7%,為亞馬遜貢獻了49%的利潤。
新財季里巨頭們紛紛在云計算領域刷了存在感。
微軟被視為是AWS的重要競爭對手。7月21日,微軟發布了2017財年第四財季及全年財報。其中,智能云部門的營收為74.34億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67.11億美元;運營利潤為25.01億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21.8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