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發布】在競爭中合作的商業模式逐漸被各家云服務商認可,中國IDC圈對云計算領域200多條競合關系進行了梳理,發布“國內主流云服務商競爭與合作關系專題”,點擊進入。
(原標題:【獨家】華為內部調整云業務部 升級為一級部門)
華為進一步加碼在公有云市場的力度,Cloud BU將擁有自己的HR部門、CTO辦公室、戰略與業務發展部和財經管理部門,獲得更大的自主權,減少來自其它部門的掣肘
媒體獲悉,華為內部發文宣布重量級組織架構調整,云業務部門Cloud BU升為一級部門,獲得更大的業務自主權。此前Cloud BU為華為二級部門,隸屬于該公司的產品與解決方案部。
華為Cloud BU于今年四月成立。華為副董事長,輪值CEO徐直軍曾公開宣稱Cloud BU只有一個使命,”就是把公有云打造好”,而Cloud BU的成立被業界視為華為正式進軍公有云的象征。
華為Cloud BU一位員工告訴記者,經由此次調整,Cloud BU營收不僅會單獨核算,并將可能出現在華為2017年財報。
Cloud BU作為一級部門,與產品和解決方案部門平級,仍低于華為企業業務BG、運營商BG和消費者BG(這三大業務BG在華為內部層級實際超過一級部門)。
Cloud BU將有自己的HR部門、CTO辦公室、戰略與業務發展部和財經管理部門,這意味著華為云部門獲得更大的自主權,減少來自其它部門的掣肘。
但此次調整并沒有涉及核心管理層。在Cloud BU成立之初,華為IT產品線總裁鄭葉來就開始兼任華為Cloud BU總裁。
國際研究機構IDC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公有云IaaS(基礎架構即服務)市場總容量為100億元人民幣,份額排名前四的廠商分別是阿里云(營收40億元,占比40.67%)、中國電信(營收8.5億元,占比8.51%)、騰訊云(營收7.3億元,占比7.34%)、金山云(營收6億元,占比6.02%)。
根據IDC排名,華為云在中國市場屬于“other(其他)”陣營,但此前華為一位中層員工向記者透露,華為計劃三年內成為中國公有云市場第一玩家。
對于華為云的“野心”,業界人士表示并非毫無可能,但他認為,留給華為的時間窗口最多還有2~3年。
中國公有云IaaS格局還未定,除了阿里云外,其它公共云還未成氣候。同時,雖然從基因角度看,做公有云成功的公司都是AWS、谷歌等互聯網公司,但微軟公有云Azure的強勢崛起讓人看到從企業服務切公有云是也是一條可行道路,而且其服務對大型企業級客戶來說很有吸引力
目前,華為在企業級IT領域的產品比較豐富,東莞機房托管 ,但主要強于硬件,其整體軟件能力還是比較弱,無法跟微軟相提并論,但華為執行力強,日本游戲代理 歐洲服務器,敢于高投入、能堅持長期投入也一直是華為取得商業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公有云建設象水電等公共基礎資源一樣前期需要大規模投入和建設。在6月華為云中國行之南京站巡展中,鄭葉來表示,華為云將為云服務建立5大區域中心和30+機房節點,機房面積將達到50萬平方米。
圖1:調整前的華為組織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