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在截止到6月30日的12個月里,云計算營收以151億美元超過Amazon的145億美元營收,IBM的強勁表現,令整個科技行業都為之震驚。
同時,IBM也成為了第一個在12個月內云端收入超過150億美元的技術供應商。
IBM的云服務,超過了Amazon?
Amazon曾表示,其Web Services云計算部季度營收為41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2%。在把前三季度的41億美元計算入AWS營收后,截至6月30日止,近12個月的總營收為145億美元。
對Amazon來說這是一個很有意義的季度,Amazon在“云端之戰”Top 10排行榜上仍然與Salesforce.com并列第2。
一些主要的云供應商已經推出基于“年化率”的云收入標準,這對于IBM的151億美元結果估算有重要意義。
這不僅僅代表IBM已經取得的成果,還說明了基于最近季度或每月的實際銷售額對未來12個月前瞻性預測的可行性。(IBM位列云端之戰Top 10排行第5名)
“云端之戰Top 10”之中,對云計算業務需求的急劇增長帶動了收入的快速增長。
使用“年化率”來計算營收這是完全合理的,在一般情況下,它可以為企業的運行提供正確的指導。
但是,當商業領袖們在“云端之戰”評估超級競爭對手的財務表現時,他們很清楚有一點非常重要:
客戶和潛在客戶都非常清楚哪些數字指的是連續12個月的完全確認收入,而年化運行率是指最近一個月或季度的結果,尚未達到12個月的時間。
我們再回來看IBM。IBM在本季度表示,其云收入達到39億美元,如果使用年化運行率模型,在未來12個月的基礎上,IBM收入將達到156億美元。亞馬遜推算出的年化率的云收入將會趕超IBM的156億美元,達到168億美元。
云計算持續升溫,微軟仍穩居“云端之戰”第一位
IBM成為了第一家云端收入達到150億美元的公司,其在云計算領域的表現的確令人印象深刻(雖然其保持領先地位的時間可能很短暫)。
但微軟上周表示,在明年6月30日結束的財年,它的商業云計算(年度經常性收入)將達到200億美元。微軟穩固了其在“云端之站Top 10”中排名第1的位置,這就得益于微軟此前做的那份漂亮的財報。
微軟表示,馬來西亞主機 日本服務器,利用前瞻性的方法來計算的話,鄭州電信服務器 服務器托管,其商業云業務目前的年營收為189億美元。更有意思的是,微軟并沒有像其他云計算廠商那樣,在一個完整的(3個月)的季度里計算這個年化率,而是在6月才發布了商業云營收。
將以年化率推算出來的189億美元的收入除以12,這樣看起來,Mircosoft的云收入在6月份的收入貌似達到了15.7億美元。
當然,6月是微軟財年的最后一個月,因此預計將會帶來巨大的業績,不過盡管如此,云計算每月的營收為15.7億美元,這也是一項令人驚嘆的成就。
Satya Nadella和他的團隊在兩年前曾做出了承諾,在2018年6月30日之前達到200億美元商業云計算的年度經常性收入,這一收入目標,微軟今年平均每月在商業云收入必須得在16.7億美元。
我在這里提供一個引人注目的例子來直觀呈現一下,云計算的確是在持續“升溫”的。
排名第二的Amazon還在快速的增長,來自Statista.com的這張圖顯示了自2014年初以來AWS的季度收入,但不包括最近1個季度的41億美元。
Amazon持續以更高的速度增長其云計算業務,其中第2季度(未顯示)達到41億美元。(Statista.com供圖)
IBM第二季度云計算業務亮點
目前,IBM在“云端之戰”十強榜單中僅名列第5,但值得關注的是其云計算的收入近20%,其獨特的云+認知策略使其在大多數其他競爭對手中具有獨特的競爭優勢。以下是第2季度的幾個云計算亮點:
IBM的“cloudas aservice”云業務的第2季度營收為22億美元,同比增長30%。今年,包括IaaS、PaaS、SaaS以及 Process as a Service的部分,創造了84億美元的收入。
IBM已經采用了“數據優先”的云解決方案,精確地映射到每個行業中,數據在數字商業環境中變得更重要。
IBM的“基礎云產品”業務今年收入達到67億美元,其中包括由IBM提供的軟硬件和服務的融合,幫助客戶構建自己擁有的和管理的私有云。
在EarningsCall中,IBM首席財務官Martin Schroeter表示:“我們一直致力于幫助企業客戶轉變業務,利用其數據實現競爭優勢,提高IT環境的效率和敏捷性。這將幫助我們的客戶更好地通過IT提高生產力、節約成本,并將這些節省的資金再投資到新領域。這些都是在我們的營收中能看到的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