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百度云在百度云智峰會上發布了ABC-STACK(技術棧)、FPGA/GPU云服務器、XPU(云計算加速芯片)等新產品和服務框架。
ABC-STACK框架擁有百度60項AI平臺能力,9個開源開放的大數據服務能力,以及基礎云服務,目標是將百度多年在AI技術上的積累通過百度云服務于企業。
百度云與浪潮聯合研發的ABC一體機是ABC-STACK在混合/私有環境下的部署形式,軟硬一體,實現端到端的一站式服務,部署簡單,開箱即用,支持平滑擴容,快速擴展,私有部署的形式也讓一體機具有高安全性。
FPGA/GPU云服務器滿足企業和開發者在AI時代的異構計算需求,助力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的應用發展。
XPU是基于FPGA采用百度設計的新一代AI處理架構,擁有專用計算單元和數百個處理器,具備GPU的通用性和FPGA的高效率,同時針對PaddlePaddle深度學習平臺進行了優化,增強了AI、數據分析、云計算和無人駕駛等領域的計算能力。
百度認為他們代表ABC技術的融合。
所謂的ABC技術是百度對“AI+Big data+Cloud”的概念統稱,差不多十個多月前,張亞勤將它們詮釋為云計算進入Cloud2.0時代的三個重要因素。
在張亞勤看來,云概念差不多有二十年的歷史,近十年左右進入產業化時期,2006年是云計算的元年,第一個十年主要是打造基礎設施和規模化的服務,從IAAS、PAAS、SAAS、到容器、DAAS、FAAS等,叫做Cloud1.0,現在進入的是Cloud2.0時代。
“首先是AI,人工智能、深度學習算法的突破,從CNN到RNN,再到GAN,到Transfer Learning,各種各樣的深度學習算法、人工智能技術的廣泛應用讓云計算進入新時代;第二是Big data大數據,所有的設備、傳感器都接入云端,產生了海量的數據;第三是Cloud,過去幾年,計算的架構有很大的發展,這里面有CPU、GPU、FPGA和專用芯片,讓整個AI的運算速度大幅度提升,云是AI發展的重要引擎。”張亞勤介紹。
張亞勤認為,人工智能算法、萬物互聯、超強計算推動云計算發生質變,改變了商業模式,影響到每一個行業。
他援引的數據顯示,2016年全球云計算的市場超過2000億美金規模,中國云市場的規模達到了112億美金。
盡管百度現在在給予云計算新的定義,但它仍是作為該市場的后來者。
百度在云計算方面的布局始于2014年,此前一直在內部進行私有云的建設,百度開放云的諸多技術也是構建在百度私有云基礎之上。2014年,百度對外開放一個完整的包含IaaS、PaaS、SaaS的開放云體系,相繼推出了13款產品;同年9月,百度開放云開通測試通道;但直到2015年4月7日才對外開放注冊。
去年7月,百度正式對外發布了百度開放云戰略,推出了天算、天像、天工三大智能平臺。
當時外界普遍認為百度云計算業務起步較晚,但李彥宏卻另有說法:“其實百度從一開始就是一家做云的公司,因為搜索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云計算應用。”
李彥宏形容百度云計算不同于傳統的云計算,是“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的三位一體”。在他看來,這些是百度的優勢。
“從早期搜索開始,百度在AI方面的技術、人才、數據就有多年的積累”,張亞勤認為,百度有全球領先的大規模神經網絡,有世界一流的人工智能研究機構百度研究院,兩千多名AI核心研究人員,豐富的搜索數據,定位數據,交易數據和行為數據。
張亞勤表示,以AI為基礎,百度一方面是提高搜索、信息流等核心業務,另一方面則是打造新平臺“端”和“云”,“端”是指DuerOS和Apollo,“云”則是百度大腦和ABC云。
“百度大腦是百度云的核心引擎,百度云是百度大腦的云平臺和云化。”張亞勤介紹。
現階段,在百度的三層云框架中,AI層開放了語音、圖像、視頻、AR和VR、自然語言處理等的核心能力,針對不同的行業提供智能的解決方案;Big data層,百度深度學習平臺面向大規模的訓練,支持CPU、GPU和FPGA,依托分布式技術,為AI研發和應用提供云服務;Cloud層有一系列百度認為是業界現在最完善的云計算基礎設施,包括大規模的數據中心和計算能力。
他們被百度包裝為五大平臺——基礎云、天算、天像、天工、天智。基礎云和天算是大型的計算平臺;天像是大型圖像和影像平臺;天工是大型的IOT物聯網平臺;天智是一個人工智能平臺。通過上述平臺,百度為其合作伙伴和開發者提供新場景、新產品、新服務以及新應用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