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初,阿里云海外技術架構總監王宇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講過一個細節,一位海外客戶專門傳來一份某國際云計算巨頭給用戶提供的技術文檔,其中專門在技術架構上做了和阿里云的詳細對比,用于強調自身優勢。
王宇德剛開始只是發現文檔對阿里云有理解偏差,但是他猛一下意識到,海外云計算巨頭已經把阿里云放在在同一個級別上認真對待。
這種變化是王宇德沒有想到的,與國內云計算市場還是一片混沌不同,國外群狼環伺,亞馬遜、微軟、谷歌個個都不是省油的燈,對手的重視說明阿里云真的成功了。
根據權威研究機構Gartner全球云計算市場份額數據,全球云計算市場呈現出“亞馬遜AWS、微軟Azure和阿里Alibaba Cloud”的“3A”競爭格局。
亞馬遜保持領先優勢,阿里云超越谷歌,緊追第二位微軟Azure.Gartner認為,亞馬遜依舊是市場領導者,但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微軟的優勢在于SaaS領域,而阿里云目前在中國公共云市場上均有統治地位,并在積極擴大國際影響力。
不禁要問,華沙機房主機 荷蘭主機,后來者的阿里云憑什么能和國外云計算巨頭笑談風聲?
巧借東風,全球布局
成為“3A”的先決條件就是去海外競爭。2015年開始,阿里云計算業務出海,到2017年成績尤其引人關注。
2017年1月,阿里巴巴和國際奧委會宣布達成合作,阿里云成為奧運會的全球指定云服務商,這一合作將持續到2028年。借助阿里云全球化的基礎設施布局和人工智能技術,奧運會首次走上云端并全面擁抱人工智能。
在云端,全球數百萬臺服務器由飛天操作系統連成一張計算資源網絡,以在線的方式支撐奧運組織運行的計算能力。孵化于中國的創新技術也將通過奧運會走向全球,人工智能、IoT等前沿技術將伴隨云計算走近每一場比賽和每一位觀眾。
2017年11月22日的云棲大會?廣東分會上,國際足聯俱樂部世界杯(FIFA Club World Cup)與阿里云共同宣布達成為期6年的合作。“阿里云在技術支持和全球服務方面能夠為企業提供巨大價值。”FIFA市場戰略負責人Iain Downie在發布現場表示。
“FIFA世俱杯”是由國際足聯主辦,來自六大洲的冠軍俱樂部球隊和東道主本國的冠軍球隊參與的國際足球錦標賽。
今年12月,2017世俱杯在阿聯酋舉辦,作為該區域內規模最大的國際云服務商,阿里云早在2016年11月便在中東大區正式開服,為中東、北非地區的企業以及政府機構提供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服務,這場吸引著全世界球迷目光的重點比賽與阿里云實現牽手合作。
落地生根,考驗耐心
所有中國企業出海,都要考慮如何避免水土不服的尷尬。阿里云的策略是,入鄉隨俗,落地生根。
2017年3月,在馬來西亞數字經濟發展機構(MDEC)與阿里巴巴宣布聯手打造中國以外第一個eWTP “試驗區”,馬來西亞云計算及大數據技術認證(ACP)培訓班正式開啟。截止目前已有近百名名馬來西亞學員參加了培訓,希望搭上云計算的快車。
2017年7月20日,阿里云和馬拉西亞數字經濟公司MDEC在吉隆坡再次宣布,雙方將攜手建立面向當地創新創業者的數字孵化中心(Digital Hub)。該中心將為當地數字經濟轉型提供世界領先的云計算技術,助力當地科技產業發展。
在馬來西亞大區開服后,阿里云在全球16個地域開放了33個可用區,為全球數十億用戶提供可靠的計算支持。
在新加坡、芬蘭也同樣如此。2017年9月,阿里云與新加坡教育部下屬新躍社科大學(SUSS)宣布聯合推出一個科技創新課程項目,為當地年輕人提供前沿科技融入和創業指導。這是阿里云和新加坡高等教育機構之間的第一次合作。
2017年11月30日,阿里云和芬蘭科技公司Eficode宣布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成立聯合創新中心,為當地金融、游戲、航空、制造等行業的創新企業提供技術支持。這是阿里云在全球范圍內設立的第51個科技創新扶持項目,此前已經服務超過15000家初創企業。
下南洋,服務一帶一路
2017年10月,阿里云成為首家在馬來西亞提供云計算人工智能服務的國際云服務商。這是阿里云在東南亞區域繼新加坡之后提供服務的第二個大區,可以為馬來西亞、泰國、越南、緬甸等國家提供本地化產品技術和市場服務。
開服后,阿里云為馬來西亞大區市場提供計算、存儲、網絡等互聯網基礎設施服務,同時為當地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互聯網中間件、人工智能產品和服務,加速云計算人工智能技術在當地旅游、金融、物流、交通等領域的應用。
借助一帶一路經濟發展規劃,2017年阿里云在澳門、香港、馬來西亞等不同地區和國家開展和深化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