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2月26日晚間網宿科技發布的2017年度業績快報顯示,網宿科技5年來首度遭遇凈利“滑鐵盧”,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8.26億元,已經比上年同比下降33.92%。在價格體系混亂不堪的CDN市場,難道唯一盈利的網宿也難逃廝殺嗎?
2017年之于網宿科技而言,無疑是歷經了市值的低谷。峰值曾達到141元/股的網宿科技,2017年股價可謂是一波三折,最低跌至8.64元/股。截止2018年2月28午間,股市以12.3元休市。
除了股市重創外,股東減持也成為了網宿科技2017年的熱點事件之一。2017年9月,網宿科技創始人、第一大股東對公司減持880萬。11月,陳寶珍再次披露不超過3616.72萬股的減持計劃。此后,公司四位高管紛紛提出減持計劃,云主機租用,但在12月22日得以終止。
內憂必然引起更為強烈的外患,VPS租用 國內服務器,除高管減持外,一系列機構股東似乎也有出逃現象。在Q3財報中,網宿科技的機構股東從2016年底的266家銳減為23家。
從網宿科技陷入的危險境地中,或許可以洞悉更為混亂的CDN價格市場。服務器及加速節點建設成本成為最大開支,而這些成本最終均會分攤到2B用戶上,導致了價格戰愈演愈烈。
最為直觀的是,阿里云和騰訊云等云計算廠商在2017年年底進行大規模輪番降價,阿里云率先于2017年11月22日宣布CDN整體降價25%,隨后騰訊云宣布CDN最高降價47%,金山云也選擇跟進,宣布CDN最大降幅50%。
更重要的是,隨著CDN牌照成為行業唯一準入門檻,更多CDN企業爭相向工信部或本省通信管理局申請牌照。在26日新一批CDN牌照公布后,獲得CDN牌照的企業多達96家。
與此同時,網宿科技也在尋求價格戰下的謀生法則。今年1月22日,網宿科技又正式宣布升級CDN業務線,推出企速通,加速在增值服務領域的拓展。
此外,網宿科技的其他戰略布局也在逐步落地。2017年年底,網宿科技完成了對公司IDC業務的整合,將網宿國內IDC業務以增資形式剝離至控股子公司廈門秦淮科技有限公司,并成立合伙企業受讓廈門秦淮部分股權。
雖然網宿科技的確在內憂外患下升級業務線、整合業務、注入新鮮血液。但是,網宿科技能在CDN行業整體價格沖擊下堅持多久仍然不得而知。下一步,網宿科技或許需要全新的創新模式才可以彎道超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