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原作者Matt Asay,系Adobe開發者生態系統的負責人。本文原載于英國科技媒體The Register,原標題"Hubris, thy name is Oracle: So, cloud is still totally for nerds, right?" 其中主要觀點與內容為作者針對于Oracle傲慢態度提出的不滿與批評,請僅作參考。)
盡管甲骨文新建了12個數據中心,但好像還是太遲了。 如果Oralce真的如Larry Ellison所言的那樣,賺到了云計算中的每一美元,那么如今它在云基礎實施中的市場份額就不會如Gatner計算的那樣,大約只有0.3%.“紅色巨人”(big red)花費了數年的時間與云計算公司進行競爭,以試圖讓世界相信公司在對數據中心進行投資的同時獲取最大的利潤。似乎,Oracle和Ellison終于想清楚了,必須去進行足夠的投資,才能實現他們在云計算中的雄心壯志。
因此,Oracle最近宣布,公司將建立12個全新的數據中心,盡管甲骨文曾表示自身不需要更多的數據中心,因為它自己的數據庫和計算機的速度要比AWS和Azure要快得多。而就目前看來,雖然Oracle對于自己不建數據中心的態度有所松動,但是我們仍舊不能說Oralce能彌合與其他云計算競爭對手之間的差距。
云計算,可不是“水蒸氣”
比起競爭對手,Oracle的種種行為更像是一幅幅諷刺漫畫,這經常令公司高管總是陷入喋喋不休的市場指責中。早在2009年,作為落后于AWS的借口,Ellsion曾表示,計算本身并不是云計算那樣的“水蒸氣”,而是連接到網絡的計算機,而在聯網計算機上,也沒有哪家廠商做的比Oracle更好。
但問題是,“云”既不是“水蒸氣”也不像將幾臺計算機連接到網絡上那么簡單。Oracle并不愿意追隨云計算的趨勢,這點如同IBM等公司一樣。AWS CEO Andy Jassy曾于2017年表示,他們不曾想到自身會在云計算市場中一直領跑了六七年,從某種方面來說,其實Ellison傲慢在這點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即使Oracle對未來依然發展依然信心滿滿,但其核心授權業務的下滑是個不爭的事實。正如Redmonk分析師Stephen O'Grady在2013年強調的那樣,Oracle越來越難以向除已購買自身軟件之外的其他客戶銷售軟件。而且,Oracle的其云戰略定位的也是一個較小的市場:那些希望擺脫數據中心應用并將其轉移到云端的本地部署客戶。
毫無疑問的是,在上個季度,Oracle的新許可業務收入增長受到了阻礙,雖然其SaaS業務增長55%至11億美元,但其整體PaaS業務(包括IaaS)僅增長21%至3.96億美元。盡管Oracle云業務的增速看起來彌補了它傳統業務方面下滑,但Oralce依然無法跟上市場領先者AWS,微軟和谷歌的步伐。
數據中心全面落后
顯然,Oracle的戰略并沒有起到那么大的作用。去年,AWS、微軟和Google斥資416億去進行數據中心的建設,同比上一年增長33%,這將讓他們的數據中心綜述達到數百余個,對比之下,2017年Oralce公布了三個新的數據中心的建設,投入僅超過20億美元。
即便如此,Oralce依然試圖讓世界相信一切還是處于自己的掌控之中。CEO Mark Hurd 對此解釋道,“如果我的計算速度要快上兩倍,域名注冊,那么我就不需要更多的數據中心;如果我能加快數據中心的速度,那么可能我只需要四分之一的數據中心”。Oracle如此之“吝嗇”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公司認為自己在所有方面都是如此的偉大。Oracle一直在炫耀自己擁有“定制”的基礎設施,但是,其他廠商同樣也擁有這樣的基礎設施。而且對比于AWS、微軟和Google這樣具有豐富經驗的定制老玩家,Oracle還是個新手。
Oracle能否追趕上自己的云對手們?
Oracle能夠追上它的競爭對手?這實在是太難想象了。雖然公司可以大幅擴展其數據中心的數量,但我們很難說它就可以追趕上那些競爭對手,特別是AWS這樣的市場領導者。即使是云計算中排名第二的微軟Azure,也在市場份額方面遠遠落后于AWS,這讓它不得不不斷地增添新功能與服務以試圖追趕上AWS的腳步。Oracle不僅與AWS不在同一個數量級,而且也無法與Azure或Google Cloud相提并論。同時,作為數據庫巨人,Oracle希望能夠吸引現有客戶去進行更多的消費,比如在“相當多”的服務上提供自動化的服務,但還沒有證明它可以與云計算公司進行面對面的競爭。
但Oracle并不是僅僅依靠于這種方式的產品銷售,公司一直在對自身的銷售機器進行調整,比如在大量增加獎金的同時,從競爭對手那里挖走更有經驗的銷售和工程人員,香港免備案主機 美國服務器,并且調整了客戶續約的模式。據一份報告所示,客戶選擇Oralce的服務主要是為了避免一些合規性方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