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帝國的擴張步伐似乎永無止境,從雜貨店、電子商務、線下零售、在線營銷、在線音樂、快遞到如今的制藥(不久前亞馬遜以10億美元的高價收購了在線藥店Pillpack)。
但這帶來了一個問題,就是亞馬遜是否“樹敵太多”?它競爭友商們何必要選擇AWS云服務?而一旦AWS沒有足夠的客戶從而產生可觀的收入,亞馬遜自身的其他業務就很難展開。
由收購Whole Foods引發的沃爾瑪與AWS戰爭
該問題由來已久,尤其是在零售行業中,云主機租用,去年,沃爾瑪等零售商就曾對AWS產品進行過一次大規模地抵制。當時,沃爾瑪明確告知一些科技公司,如果它們想要獲得沃爾瑪的業務,就不能將沃爾瑪的應用程序跑在AWS的云服務上。這顯然是沃爾瑪看到了亞馬遜在零售行業中對它的挑戰,在這一年中亞馬遜收購高檔食品連鎖店Whole Foods后,沃爾瑪股價下跌了7%.
雖然沃爾瑪的做法不大可能會阻擋AWS前進的步伐,但它會幫助AWS的競爭對手們,如沃爾瑪就將微軟Azure選為自己新的業務合作伙伴,這顯然不是亞馬遜愿意看到的。分析公司Gartner的分析師Robert Hetu就對此表示到,“沃爾瑪的做法,會提升Azure的競爭實力”。
挑戰不僅是零售業, 爭議不斷
零售只是AWS可能會受阻的一個行業,由于亞馬遜的觸角無處不在,AWS在其他很多行業中也可能會遇到挑戰。在收購Pillpack之后,亞馬遜方面宣布他們還會大力進軍快遞領域。但這也將正面挑戰聯邦快遞與UPS等快遞公司的業務,難免會影響他們對于AWS服務的選擇。
亞馬遜的這種擴張戰略引發了很多的爭議,如英國《衛報》就批評它“與全世界為敵”,因為它涉足了所有有利可圖的領域,不斷蠶食著同行們的市場份額。而《華爾街日報》也對亞馬遜這類“科技怪物”在市場中的壟斷表示了擔憂。
不過,這里也有不同的聲音。與亞馬遜Prime視頻一直處于競爭之中的Netflix始終是AWS的忠實用戶與最佳實踐案例。盡管有消息稱,Netflix正在將自身業務轉移到谷歌云之中,但Netflix方面表示自身與AWS的關系沒有任何的問題。
事實上,Netflix早在2008年就押注了AWS,它在滿足其客戶需求的同時,努力擴展自己的基礎設施。這兩家公司合作推出了大量用于云計算方面的最佳實踐,如Netflix在AWS建立了一個叫做 Chaos Monkey 的系統,免備案主機,該系統會在工作日期間隨機關閉一些服務,制造一些混亂,來測試開發環境下的穩定性,并借此來推進Netflix自己的“反脆弱”戰略。
前車之鑒,不得不防
這里我們不妨先拋開亞馬遜的壟斷是否會蠶食掉其他公司市場的爭論,就擴張本身進行一些討論。企業無限地擴張可能會為它帶來很大的成功,但也可能會讓它走向失敗甚至是末日。這里有很多的前車之鑒,如杰克韋爾奇接手之前的通用電氣以及轉型前的微軟和因特爾。
這三家公司當時所面臨的最大問題之一就是業務線太多太過龐雜,一方面企業無法專注于那些最為核心的盈利業務,另一方面這些核心盈利業務也得反過來去給一些虧損或全新的項目進行補貼。而這些也恰恰是大家對于亞馬遜最大擔憂之一,他們不希望最為盈利也最為亮眼的AWS去為亞馬遜無限地擴張買單,這無疑是一種“自殺”。
這是因為,AWS是推動整個亞馬遜公司發展的業務收入引擎,今年早些時候,知名科技網站ZDnet上的一篇文章就寫到,“AWS的2017年營業收入為43.3億美元,銷售額為174.6億美元。換句話說,亞馬遜每年所有的營業收入都來自于AWS”。
常言道,福禍相依,正因為無邊界擴張讓亞馬遜鑄就了今日的成功,但這種策略的延續是否會為它日后的發展埋下隱患?雖然,現在還無法判定對與錯,但確實值得警醒,而另一方面,對于亞馬遜這樣一家影響了世界的偉大公司,我們也期待著它能在業務擴張與業務專注上做出一個良好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