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亞馬遜可謂是一個龐大的商業帝國,其觸手幾乎伸入到了每一個領域之中。 但這種擴張讓亞馬遜成為了一家市值逾8700億美元超級巨頭的同時也為它招致了諸多的爭議,比如有人就指出,亞馬遜實在是“樹敵太多”了。
我們看到無論從布局還是擴張上,阿里巴巴與亞馬遜都非常相近,那么,亞馬遜如今“無邊界”擴張所帶來的阻礙與挑戰,同樣也會在阿里巴巴身上復制。換句話說,亞馬遜的今天即阿里巴巴的明天。
亞馬遜正在進行一場“全面戰爭”
讓我們從亞馬遜與沃爾瑪的大戰說起,二者之間的爭端由來已久,有人說二者之爭是新興的線上與傳統線下的戰爭。但我們要注意到,亞馬遜的戰火早已燒到了線下,如去年收購高檔食品連鎖店Whole Foods.這種舉動,無疑對沃爾瑪等傳統零售巨頭造成了極大的沖擊,就在亞馬遜宣布收購Whole Foods當日,沃爾瑪股票應聲下跌了7%.
相較于其他的零售商,亞馬遜在研發端可以用“恐怖”來形容。根據美國專利調查機構IFI Clainms Office的研究數據,亞馬遜2017年一共獲得了1963項專利。 而且,去年亞馬遜在研發中投入的資金達226億美元,同比2016年增長了41%,這一投入數字也遠高于微軟、因特爾、Facebook和蘋果。
據相關報道,亞馬遜在創新方面從未止步,這其中也不乏一些能連接線上與線下的服務,如去年它獲得的AR鏡子專利,這項技術可以將服裝影像投射到顧客身上以達到試穿的目的。 此外,我們還見到了智能音箱Echo和類似于京東無人機送貨這樣的專利,但零售只是亞馬遜帝國版圖中的一部分。
如果把目光再拉遠一些,云服務器租用,我們會發現亞馬遜的觸角幾乎深入到了每一個領域中,從零售、云計算、音樂再到物聯網、大數據和AI.特別是在云計算中,AWS一直在這個領域中占據著霸主地位。所以我們發現亞馬遜打的是一場從線上到線下,涉及到眾多領域與行業的“全面戰爭”。
但這也為亞馬遜帶來了負面影響,如英國《衛報》就批評它在“與全世界為敵”,因為它涉足了所有有利可圖的領域,不斷蠶食著同行們的市場份額。而《華爾街日報》也對亞馬遜這類“科技怪物”在市場中的壟斷表示擔憂。
這不禁讓人想起了與亞馬遜起家十分相似的阿里巴巴,它是否也在復制亞馬遜的神話?
阿里巴巴正在復制亞馬遜的傳奇
其實,阿里巴巴和亞馬遜不僅出身與起家都極為相似,而且在一些戰略方面也較為貼近。如同亞馬遜,阿里巴巴也在走“全面戰爭”路線。
比如,阿里巴巴也在許多領域中獲得了大量專利,根據知識產權產業媒體IPRdaily的報道,在2009到2016年這段時間內,阿里巴巴(含螞蟻金服)無論在專利申請數量還是在增長趨勢方面均具有比較客觀的表現。從2009年到2016年間,阿里巴巴以國內9745件專利總量超過亞馬遜。而在2015年,阿里巴巴則以3255件的國內年申請量,全面超過“FAAMG”(Facebook、Amazon、Apple、Microsoft、Google)這5大科技公司。
在零售領域,阿里巴巴也在全面布局與四處開花,除了通過資本滲透到各類線上零售系統服務商,線下也從未停目瘋狂,4年花費 750億,阿里巴巴入股、收購了近1萬家超市,還通過內部孵化了盒馬鮮生。如今,盒馬鮮生成為了新零售領域的第一樣本,根據互聯網女王Marry Meeker今年發布的「全球互聯網趨勢報告」中顯示,盒馬鮮生不僅線下交易額高于傳統連鎖超市,線上交易額也和傳統超市相當。不過,這里要指出,Meeker并未提供樣本量和樣本采集方式,盒馬鮮生和家樂福、永輝的商品的品類等方面也存在差異,但總體而言,盒馬鮮生確實已經成為阿里整體布局中相當亮眼的一環。
而從其他領域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全面出擊的阿里,如物流中的菜鳥。從B端來看,有阿里云存儲和阿里釘釘這樣明星級的產品等,而且它也在積極的涉足大數據、物聯網和AI這些新技術領域。 阿里帝國的版圖之大可見一斑。
但也正如亞馬遜一樣,阿里巴巴是否也會“樹敵太多”呢?
“四處出擊”會致“四面楚歌”嗎?
沃爾瑪就曾對AWS發起了大規模的抵制,強迫供應商小伙伴們放棄亞馬遜的云服務。同樣的問題拋給阿里,特別是在新零售行業中。
盒馬鮮生已經觸及到了永輝超市這樣的大型零售商。雖然從體量與規模上,永輝超市尚無法與沃爾瑪這樣的超級巨頭對比,但它依然具有相當的影響力與話語權,旗下的“超級物種”零售店也具有一定的市場聲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