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IDC圈訊 據彭博社本周五報道,有知情人士透露,谷歌正在與騰訊、浪潮及其它中國公司的合作伙伴協商,以提供云服務的方式重新進入中國市場。
根據此類協議,Google的云合作伙伴將負責通過自己的服務器向中國客戶托管和提供Google Drive和Google Docs等服務,這將使谷歌進入巨大的中國市場。
看來,谷歌又叒叕被傳聞要入華了。此前一天有消息稱,谷歌要在中國推出符合中國法律規定的搜索引擎。
雖然谷歌通常通過自己的數據中心運行其基于云的應用程序集合,但由于中國有嚴格的法律要求數據需要存儲在其境內,迫使這家總部位于美國的科技公司與當地企業合作,而中美貿易關系或許給谷歌云入華帶來意料之外的困難,可能會使任何協議復雜化。
實際上,谷歌云計算的競爭對手亞馬遜和微軟也都在利用當地的盟友。在中國,亞馬遜網絡服務通過北京光環新網技術提供,而微軟Azure云則通過世紀互聯提供,與當地盟友合作的方式已證明是行之有效的入華手段,VPS,其云服務均可在華正常開展。
重返中國之途,何其艱難
谷歌在2010年退出了中國的搜索引擎市場,一直在積極尋求重新進入中國的方式,但其許多網絡產品的使用都受到了中國監管機構的限制。
無獨有偶,Facebook在中國設立子公司之事也是一波三折。據悉,Facebook在華設立的子公司臉書科技(杭州)有限公司的狀態已于今年7月變成了“撤銷”。
然而,面對偌大的中國互聯網市場拋出的橄欖枝,互聯網巨頭們又豈能置若罔聞?
風起云涌,后來者居上機會不多了
云計算市場實在巨大,現階段開發出來的只是冰山一角。Ganter2017年報告顯示,亞馬遜AWS以47.1%的市場份額占據著公共云市場的主導地位,微軟Azure有著10.0%的市場份額,緊隨其后的是谷歌云平臺(3.95%)和IBM Softlayer(2.77%)。
然而,中國云服務市場仍然是本土公司占據主導地位,2017年中國公有云服務整體市場規模(IaaS/PaaS/SaaS)首次超過40億美金,免備案主機,IaaS市場增速達到72%。2017年排名前五的中國公有云IaaS廠商分別為阿里云、騰訊云、天翼云、金山云和AWS。
今年早些時候,亞馬遜市值已超過了谷母公司Alphabet,成為全球市值第二大的上市公司,其云計算產生了61.1億美元的收入,同比增長了近49%。然而在中國市場,亞馬遜仍無緣三甲。
行業專家分析,中國云計算企業能夠在國內市場挑落國際巨頭亞馬遜,還是和本地化有關。云服務不像手機這種標準化產品,它需要更多的本地化支持,包括市場、技術團隊以及企業所在產業甚至地方政府資源的搭配。
云計算市場的蓬勃發展少不了國家的政策利好。去年發布的《云計算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中提及,“到2019年,中國云計算產業規模達到4300億元”,4300億元約折合為683.7億美元,按照十二五期間我國云計算產業30%的增速保守估計,到2020年我國云計算產業規模有望達到884.39億美元。
小步慢跑,谷歌云要抓緊了
足見,中國云計算市場前景十分誘人——然而,谷歌云,準備好了嗎?據悉,谷歌母公司Alphabet2017年度營收超1000億美元,谷歌云的營收只占到了4%(實際占比可能比這個更少)。有業界觀點認為,谷歌在把自己的技術優勢進行商業化轉換時不夠出色,但這并不妨礙谷歌云業務在過去的一年里創造了約158%的營收增速。
谷歌數據中心全球布局
谷歌云官網上將自己的客戶群按照地域劃分為三大類,第一類為美國區域(Americas),這類客美國本土客戶數量占到了谷歌云客戶體量46.7%;第二類歐洲、中東及非洲區域(Europe, Middle East & Africa),這類客戶占到了谷歌云客戶體量近40.0%左右;第三類為亞太&日本區域(Asia Pacific & Japan),這類客戶占到了谷歌客戶體量的13.3%左右,并且這類客戶大都不是中國企業。
如今,谷歌對云計算的態度大體是,不打算靠云計算賺錢,但可能在謀劃繼續往里面砸錢,不急不躁,小步慢跑。
谷歌云CEO黛安·格林
關于谷歌云的發展策劃,谷歌云CEO黛安·格林(Diane Greene)今年早些時候曾表示,“永遠不要期望靠價格戰取勝,必須拿出產品價值。” 企業客戶需要服務級別協議,定制咨詢服務和集成幫助,他們愿意支付的費用不僅僅限于基礎計算和存儲服務這些十年前流行的服務。多年來,云計算價格多年急劇下降,但近期趨于穩定——她認為這是因為客戶的屬性在發生變化。
想再續輝煌?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