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進一步促進云計算創新發展,建立云計算信任體系,規范云計算行業,促進市場發展,提升產業技術和服務水平。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國通信學會、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主辦的"2018可信云大會"將于2018年8月14日-15日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召開。
混合云論壇作為大會分論壇之一,于8月15日下午舉辦。論壇邀請到了中國信通院、新華三、綠城集團、中國電信、長虹集團、騰訊等單位的專家,與大家共話混合云的應用與發展。
以下為騰訊金融云高級架構師趙明:《混合云在金融行業的應用》演講全文:
感謝信通院組織這么一個活動,非常榮幸參加這次交流,我是來自騰訊金融云的趙明,這么多年一直在從事云計算在金融行業的一些落地工作,包括銀行、證券、保險、互金等等這樣的一些公司。實際上混合云這個概念在金融行業不同的細分領域,其實各個客戶在他的一些使用場景上面還是有很大的不同,包括像銀行、保險、互金,他們的業務模式不一樣,他們在云的使用方式上面,包括在混合云的使用方式上面其實有很大的區別。
這次分享主要有四個方面。
第一,對于混合云的定義。現在混合云整個定義有一些泛化的趨勢,傳統講混合云是公有云和私有云,但是公有云上面還有金融云的模式,他提供類似于像公有云,但只定位給金融行業來用,也有提供物理服務器的公有云服務模式。在整個混合云的概念上面,不是完全說有私有云和公有云叫混合云,實際上有很多組合,可以再來看一看混合云上的一些新的定義。
第二,混合云在金融行業的一些應用場景。IT本身有一定的通用性質,各行業使用IT本身的屬性是雷同的。金融行業使用混合云跟一般企業的使用模式是類似的,但還是有它的金融屬性在里頭,就是它在使用混合云的時候還會受到一定的一些行業的制約,或者監管的一些制約,這塊上面有一些特異性,我們也可以看一下。
第三,騰訊云,或者騰訊金融云,因為我來自騰訊金融云這個部門,騰訊金融云在提供這些整體的混合云的方案上面都有哪些解決方案,跟大家做一個分享。
第一部分,混合云的定義。首先,目前的發展現狀,我跟馬博士用的是同樣的一份材料,是RightScale在今年年初發的一個報告,因為RightScale本身是做多云管理的,并且占了較大的市場份額,所以他做的這份報告在海外市場來說還是有一定的權威性質。它說本身在混合云的使用上面,在云的使用里面大概71%多的使用者在使用。81%的用戶使用多云,多云來說,其實會牽扯到更多的概念,比如用兩個公用云,或者多個私有云,或者使用公有云和私有云,其實這里面都屬于多云的概念。所以他說81%的用戶使用多云這種模式。
實際上到這個數字其實在不同的行業,金融這個行業里面再細分,比如細分到某一個行業比如銀行或者保險,這個數字是完全不一樣的。尤其是在國內金融行業受到監管會更加嚴格一些。目前在騰訊金融云上面,行業云里頭有大概接近10家左右,目前來說這一兩年新上的新批籌的保險公司基本上在騰訊金融云上面,這幾家基本上都是混合云的使用者。他們基本上都會在本地建自己一個小的數據中心。不管里面有一部分業務系統也好,還是只做數據災備也好,基本上都使用混合云。而對于銀行客戶,這個比例就低很多。所以不同行業細分,不同形式的云,混合云的使用情況區別是比較大的。但是,我們看到在金融行業里使用混合云目前都是一個趨勢,這是一個大的趨勢,這是毋庸置疑的。
包括用所謂新批籌,都可以用到公有云的優勢。傳統的一些金融機構也慢慢在,因為他要做一些互聯網金融的業務,也需要有一個比較好的有彈性的成本可控的資源,所以他也會使用公有云的資源。所以,金融這一塊使用混合云本身就是一個大的趨勢。
原來說混合云就是公有云和私有云的混合,稱之為混合云。目前有多個公有云的環境,需要把這兩個公有云打通做一個統一的管理,香港免備案主機 美國服務器,也是為了解決比如數據災備的問題,負載分擔的問題,甚至做一些業務冗余等。這些問題實際上跟傳統企業使用混合云解決的問題是類似的,他遇到的一些困難,遇到的一些管理問題其實也是類似的,其實這種方式來說,有時候也可以認為是混合云的一種場景。以及虛擬云和物理資源的混合使用,包括物理場景下面,有用戶說要做大數據分析,大數據分析不太喜歡放到虛擬化的平臺上,因為虛擬化的平臺會帶來更多的損耗,所以希望用物理機搭建大數據平臺。業務系統還是放在容器或者虛擬的資源池上,他們本身是有交互的,不管是數據的交互,還是上面應用的交互。這種資源的使用,本身是兩個不同的云的環境,也是會遇到混合云管理上的一些問題。所以,他的一些訴求,或者遇到的一些問題跟傳統混合云的管理有一些雷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