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云計算市場上,阿里云和騰訊云都在建立完整的合作伙伴生態體系。“京東云生態,也正是要在覆蓋全行業的應用平臺為合伙伙伴提供開放、合作、共贏的生態,為全行業提供平臺的支撐。”申元慶表示,“京東云生態不是靜態的體系,而是未來可期的動態過程。”
京東云也正成為中國政務云市場的一股新生力量,而且正加快布局,涉及了更多的城市,更廣泛的領域。
悄無聲息的影響決策
申元慶說,要讓更多的企業上云,更多的設備能夠聯網,更多數據匯集,directadmin漢化 虛擬主機,更快地解決行業的痛點,共同布局智能物聯網大生態。
目前,中國云計算市場主要分三類,一類是華為、亞信等公司,主要依托產品能力,提供硬件、軟件、平臺、集成服務等業務;一類是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等公司,主要依托網絡、數據中心優勢,提供IaaS、解決方案等業務。
云計算是如何發揮作用的呢?申元慶講了一個小故事。
我們都有過申請銀行信用卡的經歷,通常銀行會要求申請人在申請單上填寫教育背景、職業、薪資收入等背景資料,用于評估申請人是否具有還款能力以及具有多大限額的還款能力。
還有一類就是業務覆蓋廣泛的互聯網企業,如與京東云、阿里云、騰訊云。構建在互聯網企業上的云計算一開始就非常注重構建云生態,服務覆蓋互聯網、電商、制造、能源、零售、物流、金融、醫療、教育、傳媒、城市建設等領域。
由于龐大的計算和存儲的需求,云計算的盈利能力甚至超出了預期。
云端時代的來臨
業內人士表示,選擇B的是通過傳統的靜態屬性做判斷,而作出A選擇的全面的動態的動態判斷,這其中就是云計算在幫助企業做決策,相應的服務成為營銷云。
“預計到2020年將有750億部設備連接到網絡。以目前全世界人口計,平均每個人會超過10個設備,這將會產生龐大的計算和存儲的需求。”在日前召開的2018京東云合作伙伴大會上,京東云總裁申元慶雄心勃勃的展望未來圖景。
目前云計算市場已進入全面爆發的階段,據Gartner預測,到2020年,全球云計算市場的規模將達到4114億美元。而工信部在《云計算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年)》中提出,到2019年,我國云計算產業規模要達到4300億元。
在經歷了計算機硬件、軟件的普及之后,云計算正悄然融入我們的生活。
構建在互聯網企業上的云
如果現在有兩個人,申請人A是高中學歷藍領,月薪5000元/月。申請人B是碩士學歷,白領,月薪3萬元。大家認為銀行會把大額度的信用卡發給誰?大家都會選擇B。
京東云政務云團隊為宿遷市人社局量身打造了基于金保專網的政務云上云方案,使宿遷人社信息系統分批遷移至政務云平臺之上。目前,京東云已經在15個城市進行了智能城市布局,通過“政務云”建設等形式為各地賦能。今年之內,京東云還將陸續落地數十個智能城市,驅動各地政府實現智能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