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杭州市政府聯合阿里云等企業建設的杭州城市大腦2.0正式發布,城市大腦已成為杭州新基礎設施:管轄范圍擴大28倍,覆蓋全城420平方公里,相當于65個西湖大小。
“去年,杭州所有的公交車都接入了移動支付,我們第一次有了數據運營的能力,能知道每天幾點到幾點之間,這路車上的人最多,大家都是從哪一站上車的,我們可以根據準確的數據去進行分析、優化調整線路,不用再拍腦袋憑經驗了。”杭州公交負責人表示。
ET城市大腦等數字化城市解決方案,掀開了“杭州故事”的新篇章。今天的杭州,已從千年古城變為全球領先的數字化城市樣本。
除了能實時優化信號燈,杭州城市大腦還實現了主動報警、主動處置的完整閉環。借助視頻分析、路口數據分析等方式,大腦可對擁堵、違停、事故等主動報警,現在大腦警情已占全部警情95%以上。通過手持的移動終端,大腦可以直接指揮杭州市200多名交警,如派交警機動隊去現場處置交通事故等。
隨著范圍擴大,杭州市運營的杭州城市大腦匯聚起了城市交通管理、公共服務、運營商的海量數據,但依托自研的飛天計算平臺,仍在歷史上首次實現了城市數據的匯聚、融合、計算,甚至數出每時每刻跑在路上的車輛數,改變了傳統用靜態的機動車保有量來制定交通政策的方式,也解決了交通工程數十年未曾突破的根本問題。
對其他城市的“城市大腦”建設來講,杭州經驗不一定能照搬,但能提供借鑒。
隨后,阿里云ET城市大腦在蘇州、廣州、重慶、福州、西安等多個城市落地。今年5月,杭州市政府發布了杭州城市大腦的“五年規劃”。在規劃中,阿里云ET城市大腦除了在交通領域落地,還會深入醫療、平安、城管、旅游、環保、移動辦事、智慧亞運等七大領域。這也正印證了阿里云提出“城市大腦”概念時的觀點:“交通治理只是起點,更重要的是數據開始為社會產生價值,解決今天僅靠人腦無法解決的城市發展問題。”
根治城市病
“我們一直強調‘智能在端,智慧在云’,‘端’(硬件)上的智能是‘小聰明’,‘云’上的聰明才是‘大智慧’。”閔萬里認為,現在還在“忽悠”智慧端口或者打著“智能”的名義賣硬件的人,免備案主機,還停留在20年前。
阿里云機器智能首席科學家閔萬里認為,“城市大腦”與以往智慧化改造最根本的區別是商業模式的區別。一座城市要變得“聰明”并不需要許多硬件,更不需要浪費投資、重復建設,而是要利用現有基礎設施采集的數據,通過人工智能手段將其變為一種資源,利用數據的方式去提升管理水平。
ET城市大腦的運轉需要使用大量政府部門的數據。“數據屬于政府,阿里云僅提供平臺能力,對于數據未來的規劃,在保證安全的基礎上,配合政府逐步對中小企業進行開放。”今年9月,阿里云總裁胡曉明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阿里云的核心重點在于處理數據的能力。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詮釋著古人對于人間天堂杭州的全部想象。時光荏苒,過去幾年來,杭州在中國城市競爭中異軍突起,已然變身為一座智慧之城。
核心在數據處理
“每個公交站點的人流量、經過公交線路數量等不同,利用這些數據可以優化城市的公交體系。”9月18日,在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期間,阿里巴巴副總裁、阿里云城市大腦人工智能負責人華先勝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城市大腦最新AI產品有視頻事件檢測、漸進式視頻搜索、交通流量預測、視覺計算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