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中國海洋、航天國際、亞太衛通三方將探索利用其在各自領域內的技術優勢,充分運用航天衛星技術和物聯網大數據,通過建立海洋漁業追溯體系云服務平臺,香港免備案主機 美國服務器,向全國的海洋漁業企業和漁船提供“端對端”的溯源、衛星通訊、導航、船舶定位、視頻監控、氣象服務、安全報警等技術服務。深圳市經濟貿易和信息化委員會海洋經濟處副處長胡小劍表示,通過“海洋漁業云服務平臺”的建設,可提升遠洋漁業企業的產品管控能力、生產作業能力,并大幅提高遠洋漁業企業安全管理水平。
定位導航和氣象服務是海洋漁業的基礎。在定位導航方面,通過該云服務平臺不僅可以獲取在全球電子海圖下實時顯示當前時間的船位信息,且可顯示過往航信信息并進行航跡回訪。在氣象服務方面,平臺可預報全球臺風洋流、風浪等,并以圖形的形式顯示在全球地圖/海圖上。
據透露,為解決當前海洋企業資金周轉的困難,中國海洋捕撈控股有限公司還將依托該云服務平臺,攜手聯合中交基金及保險和物流上下游相關企業成立海洋漁業基金管理合伙企業共同發起專項產業基金,為海洋漁業企業提供物流、銷售、報關、融資等供應鏈及金融服務。
統計顯示,2017年我國海洋捕撈和養殖總產量3490萬噸,總產值5117億元。在海洋產品中運用RFID防偽技術,可實現產、儲、銷一條龍溯源,充分發揮其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廣東省遠洋漁業協會會長黃富雄表示,2018年不僅是“十三五”規劃重要的一年,也是推動遠洋漁業從規模擴張型到質量效益型轉變、進行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一年。深圳市的遠洋漁業占廣東省的七成,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當前,我國迎來開發國內遠洋海產品消費市場、鼓勵發展“互聯網+遠洋水產品”的消費模式的新時期,此次三方共同打造的“海洋漁業云服務平臺”有望提高遠洋漁業的生產能力,為國內市場提供更豐富的綠色健康產品。
10月19日,中國海洋捕撈控股有限公司、中國航天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亞太衛星寬帶通信(深圳)有限公司三方就“海洋漁業云服務平臺”戰略合作簽約儀式在深圳舉行。
圖為“海洋漁業云服務平臺”戰略合作簽約儀式現場。本報記者楊陽騰攝
《全國海洋經濟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指出,要促進海洋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提高海洋服務業規模和水平,要加快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與海洋產業的深度融合。2015年12月,由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加快推進重要產品追溯體系建設的意見》中提出,要探索通過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建立追溯體系云服務平臺,為廣大中小微企業提供信息化追溯管理云服務。
據了解,中國海洋捕撈控股有限公司長期以來致力于發展漁業產業及海產品貿易,首創了產業鏈一體化平臺,是集金融資本、資源資本、衛星技術、漁業大數據的綜合性漁業企業。中國航天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是唯一提供“企業級端到端”物聯網全套解決方案專業公司,其獨特的RFID防偽溯源解決方案,可以實現水產品從養殖、加工、配送到銷售全程的跟蹤與追溯。亞太衛星寬帶通信(深圳)有限公司則建設了我國首個全球高通量寬帶衛星通信系統,美國站群服務器 亞洲服務器,可向國內外航空機載、海事船載和陸地移動業務客戶,提供高通量衛星資源和寬帶衛星通信服務。
值得關注的是,“海洋漁業云服務平臺”將RFID防偽技術提供全流程的防偽溯源服務系統,可以識別及追溯海產品的品種、規格、質量及漁場信息,并清晰地追蹤漁獲從捕獲到銷售的整個過程。與此同時,基于RFID的信息也將直接傳輸到互聯網交易系統中,可以讓漁獲更快地送到目的地,促進消費者放心為高質量魚產品買單,將大大提高漁業公司產品附加值。
溯源防偽是海洋漁業發展的重中之重。為了有效的遏止假冒劣質海產品在市場上的流通,提升海產品的質量和價值,縮短海產品在流通環節上的時間,保障消費者安全,該追溯體系云服務平臺上將構建互聯網交易系統,平臺所服務的海洋漁業企業或個人,可在掛單交易平臺上實現漁產品購銷任務,真正的實現將溯源技術向生產和消費兩端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