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目前為止,美國在2018至少完成了15輪超大型的SaaS風投,亞洲服務器租用 歐洲服務器,而三家不同的中國SaaS創企僅完成了4輪融資,融資額超9位數。
這種不對稱性超出了美元數據的總和。當我們用一種更獨特的方法來衡量市場時,這種反差就更明顯了。
微盟是為微信構建的商業CRM系統,在不到四個月的時間內完成了1.6億美元D輪融資,以及3.21億美元E輪融資。
然而,針對SaaS領域的融資,中美兩國卻仿佛隔著一個太平洋。按此標準計算排名的話,美國的SaaS企業獲得了全球該領域70.1%的融資。相比之下,中國僅占11.7%。兩者甚至沒有可比性。
Beisin周二宣布完成1億美元E輪融資;
下表,展示了SaaS投資的全球五大市場(以及世界其他地區)。我們比較了SaaS專項資金在各個市場中所占的份額,以及它們在2018年迄今籌集的風險資金總額中所占的份額。
總的來說,中美市場在超大型風險投資領域的產出相當均衡。然而,當我們特別關注SaaS輪次的時候,情況就不一樣了,其中涉及的數量和資金還是很不一樣的。
中國企業的融資總額在2018年籌集的風險投資中約占39.3%。相比之下,美國為38.4%。在這方面,美國和中國的風險投資市場不相上下。
中國創企的2018年全球風投融資總額中占主導位置。但是,在SaaS領域,卻顯得有些薄弱。
但如果說有什么值得注意的,美國站群服務器 亞洲服務器,那就是2018年中國最大的幾輪風投中,幾乎所有的風投都涉及消費應用和服務。盡管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之一,并且在國家風險投資排行榜上高居榜首,但在以企業為中心的軟件方面,中國似乎并沒有投入太多資金。
這些差異體現了中美市場之間存在的結構性差異,而且在構建和支持SaaS業務時,美國與世界其他地區之間存在差異。
今年6月,螞蟻金服完成了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輪風險投資——140億美元C輪融資。截至2018年,近12家民營中國企業,包括商湯科技、杜小曼金融、京東金融和餓了么,在單輪風險投資中獲得了10億美元甚至更多。
目前,除了資金指標之外,美國SaaS市場與世界其他地區的區別還不清楚。這個市場中到底存在哪些其他市場不存在的因素?而這些因素是否可以在一個仍處于萌芽階段的SaaS生態系統中復制?這些問題值得后續的研究。盡管我們無法說明具體原因,但就目前而言,我們還是要關注這一差距。
Crunchbase喜歡分析超大型風投的數量。這些風投交易的規模在1億美元以上,它們正在為創業者和投資者重塑風投市場:
汽車行業軟件制造商大搜車在9月份完成5.78億美元F輪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