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2019年游戲開發者大會(GDC)上,谷歌公布了云游戲平臺Stadia。該平臺可以通過服務器運行游戲并串流到用戶的設備上,無論是手機、平板還是電腦等設備均可通過Chrome瀏覽器進行游戲,無需安裝即時開始游戲,游戲存檔也會通過云端同步。
在谷歌發布Stadia平臺后,微軟游戲部門主管Phil Spencer通過一份內部備忘錄闡述了對谷歌Stadia的看法,他說,“谷歌今日的宣布正是我們兩年前所做的東西。”并且,微軟的Project xCloud,也將在2019年開始公開試驗。Phil Spencer對自家的平臺很有信心,他表示,谷歌今天搞了一把大的,但微軟還有幾個月時間,直到E3游戲展,他們會搞得更大。
在未來可能到來的云游戲時代,這些大公司都希望擁有自己的話語權。
不能在云游戲上掉隊
所謂云游戲,就是以云計算為基礎的游戲方式。在云游戲的運行模式下,所有游戲都不在本地終端(手機、電腦、主機平臺、VR一體機等)運行,而是在云端直接運行、渲染,然后將視頻流進行壓縮通過高速網絡傳輸給用戶,站群服務器,同時傳輸用戶的操作。
早在2009年,云計算游戲公司OnLive就在GDC大會上,通過游戲《孤島危機》展示了自己的云游戲技術,成為了展會上最大的亮點。此后,許多公司相繼入局,卻被網絡延遲一直束縛著云游戲的發展。
5G技術為云游戲帶來了發展的契機。5G在速度、延遲和網絡容量方面將會顯著改善,這將解決云游戲服務的發展瓶頸,云游戲屆時會得到突破性的發展。
華爾街投行Jefferies的分析員Timothy O'Shea認為,未來十年之內,云游戲平臺會相繼問世,而這些云端服務預計將會使目前的游戲市場規模擴大4倍以上。
市場普遍看好云游戲的未來,競爭已經悄然開始了。騰訊此前在MWC上推出過一款“騰訊即玩”云游戲平臺,已經入局的索尼也開放了自己的云游戲平臺PS NOW,而微軟稱,今年將公測ProjectxCloud游戲串流服務。
另外,谷歌布局云游戲的背后也是看到了用戶的需求。Steam平臺在2018年5月的調查顯示,有約24%的Steam用戶電腦內存不足8G,沒有達到流暢體驗《絕地求生》的最低要求,如果顯卡和CPU也同樣采用入門款配置就會出現畫面卡頓。
高品質大型游戲向來對于終端設備的配置要求非常高,使用上述大眾設備的游戲用戶期待體驗大型游戲的需求持續存在。而云游戲無需考慮玩家的硬件性能限制,也不再需要多系統移植,這降低了大型高端游戲的硬件門檻,可以滿足這些用戶的需求。
為了防御,而不是進攻
從挖來資深電子游戲主管菲爾·哈里森做谷歌云游戲負責人到公開測試Project Stream,這家靠著做搜索、軟件服務起家的公司想做云游戲早已不是什么秘密。
谷歌在云游戲大舉動作,看起來像是一種進攻姿態。換個角度思考,這其實是在云游戲被5G點燃,成為備受行業看好的趨勢下的防御手段:即便云游戲可能像VR一樣,看似火爆了一陣后回歸理性,也算是為未來買了一份保險。
這份保險,保的首先是谷歌的云服務——保證谷歌云在可能到來的云游戲時代擁有話語權。
谷歌公有云目前在全球市場份額的排名為僅為第五,居亞馬遜AWS、微軟、阿里云、IBM之后。根據Canalys的數據,谷歌只占據了云計算市場8%的份額,這僅是微軟的一半,亞馬遜的四分之一。亞馬遜早在2006年就推出了面向第三方的云計算服務AWS,微軟在2010年推出了Windows Azure平臺,谷歌直到2013年底才發布了谷歌計算引擎——谷歌云計算的核心組件。
谷歌CEO皮查伊曾發表博客稱,谷歌將在2019年投入130億美元,在遍布全美的14個州投建數據中心??梢?,谷歌開始將云業務提到了空前的戰略高度,來應對來自微軟、亞馬遜的壓力。主打云端體驗的云游戲不是谷歌擅長的,這不是主動拿出武器進攻,而是被迫的防守。
其次,這份保險也是谷歌在保護自家的一些重要產品,利用云游戲的契機,構建了整合內容和社區的生態,使他們變得更強大。
谷歌的云游戲除了可以在Chrome上玩,美國服務器租用,還可以通過Crowd Play功能,在YouTube的游戲直播中,讓想要挑戰的玩家進入并繼續游戲。如果谷歌的云游戲規模越做越大,將會給YouTube、Chrome這樣的入口帶來非常大的流量。另外,谷歌云游戲負責人哈里森曾在采訪中透露,Gmail賬戶會成為Stadia登錄號,并且還在Stadia中集成了谷歌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