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云體系產業創新戰略聯盟、上海市軟件行業協會、拓普會展聯合主辦的“助力企業數字化升級”2019中國SaaS應用大會在上海舉辦。
寬帶資本合伙人劉唯受邀發表《產業互聯網投資策略及思考》主題演講,從產業互聯網投資策略、云計算/SaaS投資觀察等角度,客觀解讀中國To B面臨的挑戰和機遇,并深度分享了行業思考以及對創業者的建議。
▲寬帶資本合伙人 劉唯
觀點精選
?技術創新、成本壓力、新生代更替是驅動中國產業互聯網發展的3個主要因素。
?一家好公司乃至偉大的公司,最后肯定是靠產品和服務取勝,但你是不是能走到那一步,銷售能力非常關鍵。
?To B“又細又散”的特點使每個sector隔行如隔山。創業者、投資者需要具備更強的行業理解能力。
?基于開源技術的應用打造的企業服務成功難度較大。
?從創業及投資角度,IaaS平臺的時間點已過,圍繞大型公有云生態的技術服務商將是新的創業機會。
?產品力是SaaS的核心競爭力。行業SaaS,在解決生產、獲客等痛點上有較強的需求。面向大客戶時,需要解決統一產品平臺與企業個性化的需求。
以下為劉唯現場演講整理
寬帶資本是一家專注于TMT投資尤其是企業服務投資的股權基金。我們成立于2006年,到今天已經是第13個年頭。目前管理兩百億人民幣左右的資金,一半美元,一半人民幣,做雙幣種投資,70%以上的資金都投在To B領域。自2015年起,我們的投資策略從偏TMT逐漸調整為一個新的主題——數據驅動的產業互聯網。今天主要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們這些年在技術和企業服務方向的投資觀察和思考。
01. 產業互聯網:差距巨大、機會巨大、挑戰巨大
▲ 中美TOP20上市科技公司市值對比
這張圖來自我們研究團隊的整理,過去幾年也一直在動態跟蹤,比較的是中美前20位的上市科技公司:美國相對比較穩定,三四年前我們做這張圖的時候,美國前20位公司里大概有13家To B公司,7家To C公司,To C和To B市值的比重大概是1:1。圖中標注了詳細的Market Cap。
上圖中國的公司包括了在美國、香港與大陸A股上市的公司,第一次統計的時候,前20家公司里有16家To C,4家To B,現在還少了一家To B。當時美國和中國GDP的比重是1.7:1,美國消費互聯網和中國消費互聯網公司的比重大概是2.5:1。現在因為中國GDP漲得快一點,數據有些變動,GDP比重變成了1.5:1,消費互聯網比重變成了2.7:1,這其實還是在一個量級。但是產業互聯網的美中市值對比,我們第一次統計的時候是23:1,現在變成了35:1。
從上圖可見,雖然大家一直說中國現在是To B的黃金時代,但從上市公司來看,跟美國的差距其實是在拉大。需要注意的是,圖中沒有列入中國最大的科技公司華為,一方面華為沒有上市,另外一方面很難說華為是To B還是To C的公司。
我認為這里體現了幾個“巨大”:第一,差距巨大;第二,機會巨大;第三,挑戰巨大。
近幾年中美To B之間差距是不降反升,在如此大的市場差距和機會中,蘊含了很多值得仔細分析的地方——我們是不是能夠實現這種To B公司多過To C公司的結構,并且形成類似的體量?我認為這不是三年、五年的事,可能是十年,甚至更長期的事。
我們相信,對中國的To B來說,現在是一個機會巨大的好時間,未來有望產生好的公司。
02. 驅動中國產業互聯網蓬勃發展的3個因素 技術創新
第一個因素是技術創新。從08年、09年開始的云計算浪潮,到移動化,再到最近的智能化以及大數據應用,已經形成了幾波技術的疊加效應。在傳統To B的技術創新里,尤其在軟件SaaS這些方向,美國有比較明顯的領先優勢。隨著技術疊加效應的顯現,在一些新的方向上,由于數據的應用、數據豐富程度,以及使用環境的差異性,中國的發展和演進速度已經不低于美國,甚至在某些方面超過了美國,比如移動化在商業領域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