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醫療器械市場競爭漸趨激烈,尤其是在中國新醫改、分級診療、醫聯體政策持續推進的背景下,醫療器械數字化、智能化已成為大勢所趨。
如何在未來市場格局中搶占一席之地?如何應用最前沿的科技重構中國醫療的未來?成為擺在每一個醫療科技企業面前的巨大機遇和挑戰。為了搶占先機,已跨越三個世紀的巨頭飛利浦也求變:立足價值醫療,從一家傳統的醫療器械廠商,轉型成為以數據驅動的健康科技公司。
數字化轉型,促進醫療服務互聯整合
數字化轉型是飛利浦近幾年的發展關鍵詞,通過其最新公開的產品可見一斑。
在81界CMEF器械展上,飛利浦以“數字化轉型賦能互聯整合的健康醫療系統”為主題,展出了一系列產品,包括全數字PET/CT、超清探頭級便攜式Lumify超聲系統、星云三維影像數據中心9.0、星云探索平臺3.0、Pinnacle3多模態智慧型治療計劃系統、星影智能系統和超聲心動圖介入治療解決方案、神飛云2.0、星海智能健康系統、云海中央信息中心、智慧重癥信息系統平臺、睡眠中心解決方案等十多款數據驅動設備和數字化云端解決方案。
據了解,它們滲透了多個臨床場景,也覆蓋了目前其“精準診斷”、“介入治療”和“互聯關護”業務板塊。
過去幾年,飛利浦一直將軟件開發和AI作為戰略發展的重點,每年投入近17億歐元進行研發,其中60%用于軟件和AI的開發(全球醫療行業AI專利申請數量最多的前五家公司之一),業務布局也逐漸清晰,發展重心也在往數字化加快靠攏:
1.0版本:從90年代末的電子產品制造商到21世紀初的“健康舒適、優質生活”公司;
2.0版本:到2016年,飛利浦將照明業務剝離,整合了面向B端的醫療保健部門和面向C端的健康消費業務,全面聚焦“健康和醫療”;
3.0版本:通過3年的轉型和20余筆收購,飛利浦在2019年形成了“健康生活”、“精準診斷”、“介入治療”和“互聯關護”四大事業群,串聯起患者從院內到院外的就醫流程。
據飛利浦大中華區副總裁、互聯關護事業部總經理梁建球表示,飛利浦的轉型涉及3個維度:其一,從以前的多個不同產品線,而其未必有很多關聯度,逐步轉化成有一個主題,讓運作變得更整體化;其二,從以前被定義的側重工業的企業,轉化為一個健康科技企業;其三,從側重設備和硬件的廠商,轉化成在原有設備基礎上對病人的關護全程和疾病周期來形成解決方案的企業。
“過去會把不同的產品線放在一個事業群里,能夠促進產品線之間互相輔助;今年做了一系列調整,把一些關聯性比較強、用戶需求比較接近、產品特色相近、能夠互相互補促進的放在一個事業群里,橫向整合形成解決方案。”
以解決方案為核心,覆蓋疾病全生命周期
產品到解決方案轉型背后,是人類健康需求和消費需求的雙重升級,單一銷售產品模式(存在數據孤島問題)已然被時代摒棄。
我們知道,中國醫療系統往往根據疾病、病種進行劃分,各種壁壘與孤島使醫院不同科室的數據和信息不被共享;此外,從疾病發生、演進到治療、康復等過程也很割裂,制約治療效果也影響患者康復。
針對上述痛點,飛利浦提出了“互聯+整合”的解決方案。據梁建球介紹,互聯關護就是以“患者”為中心,提供能夠連接不同關護場景、不同時間、不同人員參與的解決方案;另一方面,在病人的診斷和治療的過程中也會產生很多數據,將數據很好地搜集、分析,就可以將疾病診療過程中的各部分關聯起來,信息和數據可以互通,讓病人在不同的場所里都能得到很好的照顧。
具體到執行層面,據飛利浦大中華區副總裁、整體解決方案中心總經理陳勝裕介紹,他負責的整體解決方案中心正是針對心血管、腫瘤等重要疾病,從院前、院中、院后,健康生活、疾病預防、診斷治療等全流程,將飛利浦四大業務板塊里相關的硬件、軟件產品進行整合,并引入專業服務團隊,從消費端、患者,到醫護人員端,針對專科疾病路徑所需要關注到的相關信息和數據進行整合,提供整體的解決方案,最終整合以患者為中心的縱向信息,憑借數據洞察,解決各個環節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