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科曙光與EasyStack(易捷行云)在北京宣布達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雙方將融合各自的技術實力和行業優勢聯合推出創新的云就緒超融合產品Stackcube-k。該超融合產品不僅可以有力支撐企業級用戶數據中心的關鍵業務系統,也同時滿足了企業級用戶數據中心從超融合平滑無感進化到私有云的發展需求。
從左至右依次是:中科曙光云計算產品事業部總經理何牧君、易捷行云EasyStack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陳喜倫、中科曙光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秦曉寧、易捷行云EasyStack聯合創始人兼首席運營官王瑞琳
超融合成為企業上云重要途徑
超融合市場一直處于快速增長之中。IDC預測2018年中國SDS存儲市場將超過36億元,并在2017至2021年間保持超過20%的復合增長率。Gartner也預測,到2022年全球超過35%的企業將使用SDS構建存儲系統。
超融合市場的高速成長得益于超融合與傳統IT架構相比所具有的獨特優勢。本質上說,超融合提供的是一種有別于傳統存儲的更高效的存儲方式,讓存儲貼近計算。由于超融合將硬件和軟件整合到一個設備,并同時提供網絡、計算和存儲等多種功能,在大幅降低投資的同時簡化了管理和運維,并且高度可擴展,還改善用戶體驗,因而受到了市場的廣泛認可。
Gartner日前發布了一份名為《超融合基礎設施的關鍵能力》報告對超融合的6個主要場景(VDI、ROBO、Edge、云、關鍵業務、整合)進行了定義,從中我們可以看到,超融合市場從早期被廣泛應用的VDI(虛擬桌面云) 和 ROBO(非主數據中心)、側重于非核心生產系統為主快速拓展,如今已經完全覆蓋了傳統架構中塊存儲覆蓋的所有領域,甚至包含企業級核心應用。同時,云也成為超融合的一個重要應用領域,超融合日益和云結合起來,成為云基礎設施的一部分。特別是作為私有云的入門,成為企業上云的一個捷徑。
超融合的云基礎設施屬性的增強,使得超融合的軟件棧開始向云方向進化。這也引起了很多云計算廠商的興趣,包括Nutanix、VMware、 微軟等紛紛布局,EasyStack就是其中之一。EasyStack是一家基于開源軟件的云計算廠商,去年EasyStack正式進入超融合領域,推出了自己的超融合軟件棧ECS Stack。作為與傳統超融合廠商的區別,EasyStack的超融合產品特別強調了與云的整合和平滑無感可進化的能力。
易捷行云EasyStack副總裁、渠道事業部總經理榮瑜表示,在云的演進過程中,虛擬化完成了計算和虛擬設施解耦、分布式存儲完成了數據與和基礎設施的解耦,完成這兩步之后用戶下一步很自然的就會往云上走。
“我們提供了很強的分布式存儲能力,但也注意到分布式存儲并不是唯一的超融合切入點,我們更希望為客戶向云遷移提供更多幫助。”榮瑜說。
牽手中科曙光共推云就緒超融合產品
作為一家從云出發的廠商,“云就緒”是EasyStack超融合產品的核心優勢,也被EasyStack作為區分超融合下半場的一個重要標志。EasyStack創始人兼CEO陳喜倫解釋說,上半場出場的超融合設備只是實現了虛擬化,也就是一個資源池;而下半場的超融合則是超越資源池化,實現了云化,也就是“云就緒”。
此番與中科曙光合作推出的超融合產品Sctackcube-K正是一款“云就緒”的超融合產品。曙光Sctackcube-K通過完善的計算虛擬化、存儲虛擬化、網絡虛擬化能力實現了業務場景的全覆蓋,而且,基于新一代私有云的核心體系,曙光Stackcube-k可平滑無感進化到私有云平臺,從而在真正意義上實現了數據中心的可進化部署,使得數據中心可以真正擁有應對復雜環境下的可進化特性。
這里的“可進化能力”尤為值得一提。云進化的能力,簡而言之就是實現軟件升級的平滑無感,即業務無感知、數據不遷移、服務不中斷。這要得益于EasyStack創新的平臺一體化設計與微服務架構,這些技術的引入不僅實現了升級到云平臺過程中業務無影響,更可在升級云平臺的過程中實現云平臺的自身操作不受影響。
這種可進化的平滑升級能力帶來的一個好處就是,讓曙光Stackcube-k能夠在需要時直接從超融合平臺升級為云平臺,把超融合設備真正變成了私有云的基礎設施??蛇M化的平滑升級帶來的另一個好處是,曙光Stackcube-k結合微服務技術和內置自愈引擎將企業用戶從以往繁重的運維工作中解放出來。曙光Stackcube-k通過實現軟件層面的全面自愈,系統會深度檢測硬件狀態及關鍵服務(數據庫、消息隊列、計算、存儲、網絡等)并進行自動化分析,使得系統的負載異常等常見故障隱患能夠自我修復,針對硬件故障修復后會自動恢復故障前的配置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