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數字化轉型已經得到了企業的廣泛認可。隨著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5G等新技術的落地及應用,很多企業的數據中心已經難以滿足業務負載的需求,升級改造勢在必行。不過,受限于機房面積、能源消耗、運維管理、預算成本等等因素的影響,企業用戶在數據中心的重構過程中往往遇到很多難題,而IBM提出的現代架構,則能夠幫助企業很好的解決這些問題,快速構建面向未來的下一代數據中心。
以簡單統一的IT架構,簡化運維,降低成本
IBM副總裁、大中華區系統部總經理侯淼近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云和AI推動了業務的創新,同時加速了IT架構的革新步伐。借助IBM LinuxONE,企業不但能夠解決IT運維壓力,實現資源的整合和統一管理,而且還能夠節省機房面積,節維能源消耗,更重要的是采用簡單統一的構架能夠快速構建多活數據中心,實現未來通過容器上云的發展方向。
侯淼認為,隨著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等新技術在行業中的應用,企業IT架構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穩態、敏態、智能成為面向企業未來應用與創新的數據中心三種IT架構。
穩態即代表高可用、高安全的IT架構。侯淼表示過去大家都非常重視高可用,因此在應用和數據備份上做足了功夫,但在歐盟發布GDPR標準之后,仍然有一些數據被泄露,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損失,因此高安全也成為考驗穩態IT架構的一個標準,變得尤其重要。而IBM的大型機提供了全機加密技術,當發現系統被侵入以后,可以把密鑰毀掉,當侵入消失了,可以重建密鑰,這就為銀行這類的企業提供更加主動的安全系統。
敏態即通過集約處理、通過云計算、通過開放為客戶提供更加敏捷的IT系統,特別對未來互聯網應用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應對方式。侯淼表示,敏態的核心就是云計算、是在統一的平臺怎樣使得結構更加開放,正如 IBMready for today,directadmin安裝,built for tomorrow。
智能即通過數據獲取智能化的管理,例如基于Power產品通過GPU加速進行大量計算,存儲通過Spectrum Scale為計算提供快速I/O平臺。侯淼認為,如今的智能,已經打破了高性能計算和人工智能的界限,實現多平臺的統一,可以更高效地利用數據。
以LinuxONE助力企業關鍵業務上云
業務上云,大勢所趨,目前已經有很多企業的IT架構實現了云化,并將業務遷移至云端。侯淼認為,很多客戶在談如何利用IT推動業務創新,為企業創造更多的收益,而IBM認為要實現業務創新,IT創新勢在必行。他強調,多云和混合云環境一定是未來IT架構的發展方向,到2024年全球1000個大企業有90%都會實現上云。借助LinuxONE服務器,則能夠很好的解決關鍵業務上云這一需求,幫助用戶搭建多云環境。
談到LinuxONE服務器,IBM大中華區系統部主機及LinuxONE技術總監應康勇表示,今天的IT架構,靈活度與自由選擇才是關鍵,LinuxONE針對關鍵負載上云的多樣性需求,在同一個平臺上提供了容器、虛機等技術,包括邏輯分區的多層級虛擬化技術,能夠與企業多云的混合IT架構很好地結合起來。
據了解,LinuxONE提供了縱向雙向擴展能力,能夠在同一個平臺上幫助企業建立基于開放、開源相結合的敏態加穩態的雙態IT架構,提供最為靈活的選項。LinuxONE具備的“三高一低”能力(高可靠、高密度、高安全、低延時)為企業關鍵負載上云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應康勇以一個企業的真實案例,介紹了LinuxONE的優勢。據介紹,此客戶的一套應用基于微服務框架,有前臺、中臺、后臺三部分組成,前臺應用部署在x86上,中臺應用部署在LinuxONE上,后臺應用放在傳統的主機上。這個客戶的微服務框架里包括服務注冊、發行、服務網關等,而借助LinuxONE,實現了跨三個平臺全套應用的一鍵式運行環境創建和應用部署,且完全基于Kubernetes。此外,任何應用有變更,通過DevOps技術能夠將這些變化很快集成和部署到相關的目標環境,實現應用自動化持續交付。
另外,雖然跨平臺,但所有的服務都由統一的集成服務管理平臺管理,提供跨平臺無差別的一致性管理跟監控體驗。而且,能夠基于IBM和谷歌的Istio服務網格技術,實現容器化應用在多個平臺之間根據客戶自定義策略的自由漂移,給客戶最大的自由選擇。
應康勇告訴記者,美國服務器,除了受到客戶廣泛歡迎和使用外,IBM自己也在大量采用這些技術,例如因為LinuxONE具備高安全跟高性能的能力,IBM公有云的區塊鏈云服務生產環境就放在LinuxONE上。
IBM存儲為多云環境下智能管理數據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