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長曲線
騰訊大概是中國盈利能力最強的互聯網企業。
2019年8月14日,騰訊公布了2019年第二季度財務報告,財報顯示,騰訊2019年Q2收入為888.21億元,同比增長21%,凈利潤為235.25億元,同比增長19%。
在騰訊888.21億元的Q2收入中,主要分為網絡游戲、社交網絡增值服務、網絡廣告與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四個核心組成部分。其中,網絡游戲收入增加8%至人民幣273.07億元;社交網絡增值服務收入增長23%至人民幣207.73億元;網絡廣告收入同比增長16%至人民幣164.09億元;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收入同比增長37%至人民幣228.88億元,如果撇除備付金余額的利息收入,該部分同比增長高達57%。
從收入結構來看,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收入已經成為僅次于騰訊傳統“現金牛業務”網絡游戲的第二大收入來源;從收入增速來看,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收入更是已經成為驅動騰訊業績增長的最新增長曲線。
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收入增長一方面源于微信支付的廣泛普及,另外則是源于以騰訊云為核心的企業服務收入的大幅增長。其中,財報用“穩健”二字體現出企業服務的收入,在前幾個季度連續收入翻番的延續性下,這表明了騰訊在以云計算為核心的企業服務發展還在保持著很高的增長。
值得一提的是,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收入是從去年第四季度開始從財報中“其他”版塊里開始單列的,這個版塊一直被外界認為象征著騰訊的戰略走向。
930變革
2018年9月30日,騰訊啟動歷史上第三次架構調整,其中最重要的看點在于旗幟鮮明地提出擁抱產業互聯網,而承擔這一重任的就是新成立的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這是在原有騰訊云的業務基礎上,整合了互聯網+、智慧零售、教育、醫療、安全和LBS等行業解決方案,作為騰訊面向ToB市場,推進產業互聯網戰略落地的組織載體。這次組織調整,也第一次將騰訊云納入到騰訊的戰略核心位置。
回過頭看,騰訊云的發展頗具曲折性,其是在QQ、QQ空間等產品的高速發展過程中逐漸發展而來的,最初是為了支撐騰訊開放平臺合作伙伴的IT支撐瓶頸。2013年9月,騰訊云才正式面向全社會開放。隨后,騰訊云從游戲、視頻等優勢場景出發,開始不斷拓展業務。
“930變革”確定了騰訊云業務的戰略地位后,騰訊在2018年的年度財報中首次披露了騰訊云的全年財務業績,其2018年收入高達91億元,同比2017年增幅超過100%。根據國際數據公司報告顯示,2018年騰訊在中國公有云IaaS市場排名第二,在全球市場位列前十。
騰訊云過去一直較為低調,那次的收入數據一經公布,便引起行業巨大關注,因為大家都沒預料到騰訊云的體量竟然在悄無聲息中已經如此之大了。要知道,在云計算領域具有較大先發優勢的阿里云在2018年的營收規模也只有213.6億元,2017年為111.7億元。
從營收規模來看,騰訊云與阿里云的差距存在1-2年的時間差。不過,據德意志銀行發布的報告預測,阿里云的市場份額將在2020年下降至40%左右,同時,騰訊云的市場份額將上升至27%。
可以看出,雖然云計算市場發展尚難以言邊界,國內服務器,但全面加速的騰訊云,會一直對老對手阿里云持續保持壓力。
基礎設施到行業場景的進化
在確定了戰略性業務的地位后,騰訊云產品技術能力不斷加強,解決方案不斷豐富,協作效率明顯提升。持續不斷的大訂單,成為了騰訊云發展加速度的有力詮釋。
騰訊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負責人湯道生曾畫了一個蛋糕圖來概括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的業務。這個蛋糕共有四層,分別是云、安全、AI以及LBS和地圖,這四層蛋糕意味著騰訊的基礎設施能力和技術能力。蛋糕上面的蠟燭,則代表著政務、文旅、金融、出行、工業制造、教育、汽車、醫療和零售等行業。
在技術與產品領域,騰訊無論在基礎設施還是產品豐富度與產品性能方面都大幅提升。騰訊全網目前部署在全球的服務器數量已經超過100萬臺,帶寬峰值達到100T。全球頂級的基礎設施能力,正成為騰訊云技術能力的佐證。
目前,騰訊云在全球25個地區,運營53個可用區,數據存儲規模達到EB級別。在計算、存儲、網絡、數據庫、中間件、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與安全等領域擁有超過200種IaaS、PaaS與SaaS產品,超過90種行業解決方案。大規模的基礎設施投入與深厚的技術產品積累,為騰訊云在企業服務市場的攻城略地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