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杭州有兩張世界級的科技名片,一個是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一個是云棲大會。
這兩天云棲小鎮又迎來了全球數萬名開發者,今年是云棲大會有品牌以來的第五年,也是其前身阿里巴巴開發者大會創辦的第十年,在中國,逢五遇十的日子很多時候比較特殊,意義往往重大。
2019年云棲大會的主題是“數·智”,數據、智能已經不是什么新鮮詞,從2017年AI在國內火爆開始,關于二者之間的討論一直沒有停過,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離不開算力。王堅博士在《在線》這本書里講過:數據根本沒有價值,就像你留在地上的腳印,直到你有計算能力去處理才會產生價值。計算,如同其他基礎設施一樣,能夠把沉寂的數據“沙子”變成經濟、產業、財富的“金礦”。
去年阿里進行了組織架構調整,阿里云事業群升級為智能事業群,整合自身能力應對未來的產業變革,云棲大會是外界了解阿里的一個重要窗口,不少參會者都表示今年的云棲大會更智能了。
云棲智變AI堆棧露鋒芒
在第一天的主論壇上,當NPU芯片含光800被阿里巴巴集團CTO兼阿里云智能總裁張建鋒自信地拿在手上展示時,大家知道平頭哥成立以來首款流片的自研AI芯片誕生了。據悉這是阿里巴巴第一次用自己的硬件架構,集成阿里自身算法到芯片中,也是互聯網公司研發的第一款大的芯片。“阿里巴巴今后會成為一家真正軟硬件一體化的協同發展科技公司。”張建鋒如是說。
這枚芯片瞬間吸引了場內外人的目光,在業界標準的ResNet-50測試中,含光800推理性能達到78563IPS,比目前業界最好的AI芯片性能高4倍;能效比500 IPS/W,是第二名的3.3倍。而這枚芯片也如神劍劈開了一扇AI之門,自此之后整個云棲大會呈現了阿里的AI堆棧。
同時,阿里巴巴首次披露人工智能的完整布局,涉及AI芯片、AI云服務、AI算法、AI平臺、產業AI等各個層面,既對內實踐又對外部賦能輸出。同樣在本次云棲大會上阿里首次公布人工智能調用規模,每天調用超1萬億次,服務全球10億人,日處理圖像10億張、視頻120萬小時、語音55萬小時及自然語言5千億句。
“整個數字經濟時代,我相信所有人都有這個共識:我們的每一輛車、每一個人、每一個企業、每一個建筑、每一個社區、每一個小鎮、每一個城市,都會被數字化,都會因為有了數字化而產生進一步走向全面智慧化、智能化的空間和驅動力,而它必將也成為整個中國經濟面向未來高速發展的一個驅動力。”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勇在云棲大會中說道,他認為在數字經濟時代,大數據是石油,而算力是引擎。算力不僅代表計算的規模和計算的效率,同時它也包括數量的要求、智慧的程度。算力的發展,最終一定是“數”和“智”全面結合。
相關數據表明,國內數字經濟發展迅猛,2018年數字經濟發展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7.9%,推動傳統產業改造提升,為經濟發展增添新動能,據預測,到2019年我國數字經濟總體規模將在35萬億元左右。
阿里AI labs研究發現在上個世紀60年代,全球TOP10的公司大部分都是能源類公司,以汽車和石油為主。而到了2019年,全球TOP10的公司幾乎都是科技公司,有70%是互聯網公司,剩下30%是金融類公司和醫療類公司,它們都呈現在線化、智能化以及網絡化,其中網絡化是通過AI技術可以讓網絡形成更大的互聯網。
智能在可見的現在,同時也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阿里的全棧AI能力融合云、大、物、移之后將為產業帶來新的力量。
以工業大腦為例,阿里云智能副總裁曾震宇指出工業大腦能夠幫助工業企業把工業的全生產鏈條的數據打通,從而構建工業的數據中臺,在這個中臺之上可以通過AI技術來幫助企業實現從單點智能到局部智能再到全局智能的提升。
不過AI并不是百米賽道而是一場馬拉松,AI需要數據、算力和算法,單數據而言,企業的數據治理能力受限于多個因素,技術只是其中一個,比如AI在醫院方面被認為是很有前景的一個方向,但現實并沒有那么理想。一位AI公司的產品經理曾經說過,不同醫院之間的數據標準都不一樣,不同醫院之間的數據打通,每一次都需要對數據重新進行清洗,工作量很大,該產品經理覺得AI在醫療行業并沒有外界說的那樣樂觀。
阿里此次云棲大會是狠狠秀了一身AI肌肉,其AI堆棧已露鋒芒,而數字化變革是一個循序漸進長期的過程,參與者都已做好準備。
產業深處更需要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