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日新月異,全面融入社會生產生活,深刻改變著全球經濟格局、利益格局、安全格局。如今的信息技術是全球研發投入最集中、創新最活躍、應用最廣泛、輻射帶動作用最大的技術創新領域,也是全球技術創新的競爭高地,誰先掌握信息技術,誰就贏得未來。
放眼中國,面對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融合發展的時代契機,國家大力培育新動能,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directadmin安裝,推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實現關鍵核心技術的安全可信,已經成為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的必然之選。
尤其在安全事件頻出的大背景下,國家大力推動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障,完善網絡治理體系。緊緊牽住核心技術自主創新這個“牛鼻子”,抓緊突破網絡發展的前沿技術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關鍵核心技術,加快推進國產自主創新替代計劃,構建安全可信的信息技術體系,推動移動通信、核心芯片、操作系統、服務器等科技制造領域的自主研發與應用。
安全可信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國家在研發投入、知識產權保護、政府補助等方面提供了有利支持。盡管國產替代加速,核心領域軟、硬件自產率不斷提高,但我國自主可信領域依舊存在較大成長空間,“中興事件”表明核心技術受制于人已成為大國崛起的隱患,只有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和其他安全。
對于國家來說如此,香港免備案主機,對于信息技術企業來說,亦是如此。最關鍵最核心的技術要立足自主創新、自立自強。回顧中國發展國產化安全可信堪稱波瀾壯闊的最偉大歷程。從早期“863”、“核高基”時代科技界先驅篳路藍縷的從0到1的突破,再到一代代芯片、基礎軟硬件研發人員、企業家的長期堅持,再到國家半導體產業大基金用資本方式聚集力量,驅動產業加速發展。到2019年,中國自主可信已經走過了實驗室可用,勉強能用不好用,能用可用多個階段,正在步入產業化發展。
從目前的來看,云計算或正是中國自主創新基礎軟硬件變道超車的歷史性機遇。為什么這么說?一方面,傳統IT 基礎產品需要市場生態體系反哺技術持續升級,帶來正反饋循環,而云計算時代計算資源高度集中,IT 產業從消費級市場產業變為以企業級市場為主的國家戰略性產業,我國的頭部云計算服務商可以重新建立并主導整個生態體系。
另一方面,傳統IT基礎產品普適性與耦合性高,一旦形成上下游產業生態,新進入者難以撼動,而云計算一方面在終端領域通過云服務應用降低了對傳統CPU 和操作系統的依賴,后端操作系統不直接面對廣泛的終端客戶,設計核心由“以人為本”轉向“以計算效率為本”,使得基于開源軟件定制國產云計算基礎軟件成為可能。
近日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發布的《中國云計算產業發展與應用白皮書》中也提到,到2023年我國政府和企業上云率將超過60%,上云深度將有較大提升,并且鑒于云計算承載的業務應用越來越重要,政府和大型企業用戶對云計算技術的自主可控的要求會隨之提升,全棧自主可控云計算平臺將成為政府和大型企業的主流IT基礎設施。
在政策與市場支持的背景下,華云數據作為成長于中國本土的云計算企業,基于云計算應用方案的不斷積累以及云計算獨角獸企業的使命和職責,聚焦到云計算的基礎軟件研發,適時推出國產通用型云操作系統“安超OS™”,其擁有全棧、安全、創新、無廠商鎖定的特性,支持國內外眾多品牌服務器,全面適配國內外芯片、操作系統和中間件。加速產品技術提升以及產業生態健康發展,助力國產品牌快速崛起。
華云數據深知,市場換不來核心技術,有錢也買不來核心技術,必須靠自己研發、自己發展。不然,就好比在別人的墻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經不起風雨,甚至會不堪一擊。華云數據董事長、總裁許廣彬表示,華云數據是中國本土品牌,一定會憑借自主創新,潛心研發產品,打造中國紅品牌,做好中國云。
為了能夠更好的積極參與到關鍵技術國產化發展的戰略之中,貢獻華云數據的云力量。11月1日,華云數據將聯合華為一起正式對外發布國產化、自主可信、軟硬件整合的安超云一體機,推動國產化云計算產業生態發展,加速政府和企業客戶數字化轉型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