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第二屆)中國金融科技產業峰會于10月31日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正式開幕,如何更好利用信息技術優化普惠金融發展方式、擴大金融服務覆蓋范圍、提升金融服務便利性和可得性越來越成為發展數字普惠金融的關鍵。為此,本屆峰會專門設置的“數字普惠金融”分論壇于11月1日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正式舉行,北銀金科云計算應用部 副總經于振華做了《金融云生態助力普惠金融發展》的精彩演講。
各位領導、專家大家下午好!今天非常高興有機會參加普惠金融分論壇。我叫于振華,來自北銀金融科技有限公司,過去十幾年一直在做金融科技IT系統建設相關工作。今天來這里跟大家介紹的主題是《金融云生態助力普惠金融發展》,講述一下建設過程和想法。
分四部分:第一,分享我對普惠金融的淺顯理解;第二,北銀金融科技有限公司對普惠金融的探索;第三,有一些實際場景已經落地實踐;第四對普惠金融發展、對于普惠金融IT系統進入未來的規劃。
我第一次做普惠金融介紹,不合理大家可以指正。“普惠金融”大多數人理解應該是一致的,應該有共識性的論述。“普惠”怎么理解?不同的人應該有不同的角度。
從2005年提出普惠金融概念之后,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普惠金融發生了兩大變化:第一個變化,社會群體越來越廣,多階層、多群體。在我的認識里面,在座各位都是普惠金融相應的受益者,這是它的廣度。
第二個,金融的未來在哪里?金融的未來面向場景化,對客戶提供場景化的服務支持。不再像以往一個金融交易可以滿足客戶的需求。現在用人臉識別解決身份識別的問題,剛才何主任講了,銀行是金融風險的單位,我們有相應的智慧,風險的模型識別它的風險。
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為什么這樣做呢?要做得更加有科技感,讓客戶企業更好。系統不單純是以往顆粒度非常小的交易,而是要用新興的金融科技化將場景串聯起來,這是第二個特點是深度化。
來之前我特意查了普惠金融的定義,在它的定義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它提到要做到成本可控。對于銀行來講,建立金融系統考慮普惠金融場景對接,需要能夠承受得起長期的資金投入。
作為一個技術人員,從技術層面用怎樣的視角看待,怎么做好與金融場景的對接?總結一句話,銜接上一頁的內容“加強廣和深,同時有效降低金融IT建設成本”。如果今天只談IT系統建設,它與普惠金融相對系統要求比較一致。
比如圖上列出幾項技術,以往建設應用服務、數據庫服務都是一體化的建設方案,成本非常高。要想升級就要把舊的一體化的服務器或者資源扔掉,重新買新的服務器資源。現在分布式技術有可擴展設計,就可以大大地節省硬件成本。
還有北銀金融科技有限公司自主建設的農產品,從這個角度出發,更高效地應用資源,更經濟地為社會中更多的人提供金融服務。
還有一點,現在在金融行業用得比較多的智慧場景,我們掃碼可以支付,云主機租用,刷臉可以貸款,都是屬于這個范圍。
以上是我們對于普惠金融的理解,對于IT系統建設淺顯的理解。下面,北銀金融科技有限公司在這個方向上做了哪些探索。我們做生態系統建設,蓋樓時地基是否牢固,能提供什么樣的服務?大家請看圖片中的內容,比如我們建設分布式數據庫,建設整個的云產品,包括大數據,香港服務器,也包含很多具體的產品,像智能風控模型等都在這個范圍中。
在這個過程中,對于系統建設來講,我有一個比較深的感觸,細節很多沒有時間具體分析。在做架構、生態系統中,有幾點特別重要。第一點,現在討論金融科技技術,不能脫離技術談業務,第一點是務實;第二點,看了很多金融銀行、金融單位都在做架構升級,第二點是在生態建設和架構升級中最重要的是要做到速贏。無論怎樣的企業,做技術采用新的調整、升級,或多或少會遇到一些阻力,讓你周圍的人迅速地看到它的價值,迅速地釋放價值,讓你在做生態建設過程中能夠更加平衡;最后是全棧,大家可以看到這張圖是系統架構的圖式。這塊我們做整個的生態建設,不止是要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是將整個考慮進去。請看PPT,包括三層,都是從基礎出發的。
以數據庫為基礎出發,這是當時我們做數據庫部署時的思考。第一,怎樣用分布式集群代替以往一體化數據庫?怎樣做規模集群的高效管理?第二,如何最大化地利用集群的資源,當然還包括其他的一些金融場景,必須要滿足像高可用,包括一致性的要求,規章自律還有不同部門之間,已經上云,云化部署,不同部門物理隔離、資源隔離、安全性隔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