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5G商用時代的到來,業務需求和技術創新對5G云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實現云和網的協同深度統一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為此,在工業和信息化部主辦的2019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覽會(PT EXPO CHINA 2019)期間,IMT-2020(5G)推進組和英特爾共同承辦以“開放·融合·智能”為主題的5G云網融合技術論壇,聚焦5G云網領域的現狀與發展。
“2019年被稱為全球5G商用元年,我國也在今年6月6號正式發放了5G商用牌照。截止到9月份,三大電信運營商已經開通5G基站8.6萬個,年底預計將會達到13萬個。”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主任工程師楊紅梅作為論壇主持人,用一組數據表明了今年5G商用化速度。她認為:“在5G網絡快速規模部署的同時,產業鏈也非常注重5G與垂直行業的深入融合,通過開放、融合、智能的5G云網基礎設施為垂直行業賦能。”來自運營商、研究機構、電信運營商、設備與解決方案提供商的重磅嘉賓相繼登臺演講,深入探討5G云網融合的先進技術,分享成功經驗。
推動網絡轉型,加速云網融合
近年來,隨著全球云計算領域的活躍創新和我國云計算發展進入應用普及階段,越來越多的企業已開始采用云計算技術部署信息系統,企業上云意識和能力不斷增強。為了保障企業上云的正常進行,企業對網絡產生了新的需求,在此背景下,云網融合應運而生。
“云網融合已經成為ICT產業發展的創新機遇,全球主流電信運營商都在依托原有優勢,圍繞著網絡智能化、扁平化、自動化以及邊云協同,進行產品、技術和服務的創新。”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標準所副所長張海懿在談及云網融合時如此說道:“5G將會在邊云協同領域發揮巨大作用,通過提供靈活可控的網絡傳輸能力,在能力開放、邊緣智能方面進一步延伸5G的價值鏈。”
作為產業界重要合作伙伴,英特爾攜手運營商等廣泛合作伙伴,促進云原生、5G基站云化、5G核心網虛擬化等技術趨勢的發展,支持電信基礎設施向開放、云化和智能的未來趨勢推進。“5G已經來臨,邊緣是新服務和創新的中心。英特爾致力于網絡轉型和云化,我們正在為5G基礎設施和邊緣提供領先的產品,讓我們通力合作,免備案服務器,實現5G的全部潛力。”英特爾數據中心事業部副總裁兼網絡與自定義邏輯事業部首席技術官Rajesh Gadiyar在發表主題為《實現5G 挑戰與機遇》演講時提及英特爾在5G時代的優勢,加速產業轉型,助推應用落地。
英特爾院士兼網絡平臺事業部網絡基礎設施首席技術專家Udayan Mukherjee也認為網絡的虛擬化和云化已經成為5G時代的必然選擇,一方面在在核心網側,基于NFV理念的5GC已經跨過分水嶺,成為行業主流選擇;另一方面在無線接入網側,亞洲服務器租用,以中國移動為代表的運營商群體也提出了O-RAN構想,給產業鏈指明了方向,但依然有很長的路要走。對性能的不妥協,著力優化并助推RAN走向開源與云化,英特爾與合作伙伴的長期協作,齊挖5G商業價值。
對此,Udayan Mukherjee提及為互聯網服務領導廠商日本樂天市場(Rakuten)提供技術支持,用于建設一種新的云原生網絡的案例。該網絡能夠實現從無線接入網(RAN)到核心網完全實現虛擬化,并采用創新的5G系統架構,能同時為網絡和服務提供端到端自動化,為日本的數百萬用戶提供服務。在這世界首個端到端虛擬化的云端原生行動網絡合作案例中,云達科技也參與其中,該公司的協理李家瑞在演中提及,要想充分發揮云原生架構的價值和優勢,就必須要對基礎架構進行充分共享。目前,云達科技正在和英特爾展開深入合作,特別是在完全解耦的RAN層面,通過全面解耦的RAN實現對云化資源的彈性調度。
全球知名電信運營商如韓國SK電訊與英特爾也有非常密切合作。“SK電訊采用了英特爾的芯片與技術,重新構建了端到端的數據管道體系架構,通過新舊體系的對比,新體系架構的性能提高了數倍。”在HongChan Roh的演講中,擁有超過30萬個基站,用戶規模達2700萬的SK電訊與英特爾合作能夠在實際應用中有效提高性能。他還表示,借助英特爾技術加速的網絡質量分析和預測,用人工智能賦能5G網絡。
正如開放數據中心委員會(ODCC)服務器工作組組長王峰所說:“在網絡云化的過程中,通用底層硬件基礎設施的重構直接關系到了商業運營的成敗。”不管5G如何發展,硬件性能的優劣成為了云網融合、5G網絡快速部署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