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年,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發布了被業界廣泛接受的云計算定義——一種標準化的 IT 性能(服務、軟件或者基礎設施),以按使用付費和自助服務方式,通過 Internet 技術交付。
十年前,我們身邊的大多數人還不知道云計算為何物,國內云計算技術更是一片空白。那時,國內企業的IT系統仍采用自建的方式,維護成本高、效率低。十年后,云計算成為 IT 領域最引人矚目的熱點之一,directadmin安裝,也是當前企業 IT 建設正在投入或者將要投入的重要領域之一。
十年間,云計算經歷了風起云涌的發展歷程,從認識到認可,從應用到普及,云計算獲得了巨大的市場前景,不僅推動了產業的變革,更是帶動著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而最早那一批探路者,也從云計算的“布道者”變成百家爭鳴、群雄逐鹿的一員。再隨著市場的逐漸冷靜和洗牌,國家供給側改革的推進以及百萬企業上云計劃的開展,越來越多的政府和企業逐漸開始應用云計算,給云計算從業者帶來了歷史重大機遇。
華云數據2010年成立,成長歷程與中國云計算的發展和互聯網經濟的發展息息相關。華云數據董事長、總裁許廣彬表示:“每個人、每家企業的發展都離不開經濟和社會的進步、離不開歷史的發展和變革。華云數據也是如此。”
華云數據董事長、總裁許廣彬
2010年,華云數據在廈門誕生,2013年遷至無錫。成立初期,華云數據主要賣公有云產品,也就是云主機。當時的用戶對云計算還不太了解,覺得這種產品“太懸”,怎么還能像用水、電、煤一樣使用IT?這就如同2000年左右大家都覺得網上購物不靠譜一樣。用許廣彬的話來說:“著實過了幾年苦日子。因為市場是需要培育的,幾年之后,用戶逐漸開始認識到云價值,我們的生意也越來越好。除了拿來主義,我們更多的是做了自主創新,做了中國企業需要的云。”
2013年,服務器租用,華云數據開始新的思考。除了琢磨產品,我們也花了更多的精力去琢磨用戶。我國一直以來都強調自主可信、安全創新,大型企業客戶也非常重視自身的數據安全。所以,與世界其他國家不同,中國大型政企客戶更喜歡私有云,全球最大的私有云市場就在中國。做私有云,需要更深入的研發,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需要更貼近用戶。
看準了時機,華云數據就潛下心來做了這件事。2015年開始陸陸續續有客戶進來。2016年1月舉辦了大型的全線產品發布會,2017年開始深耕行業,2018年推出超融合等快速上云產品。2019年,華云數據通過自主創新,推出國產通用型云操作系統安超OS™,并以其為核心推出全國產云基礎架構平臺“安超云一體機”,全面為用戶提供一款以安全可信為基礎,以業務優化為核心的輕量級云創新平臺,敏捷推動客戶完成數字化轉型。
九年來,華云數據已為30萬+企業客戶提供云計算服務,推動了無數政府和大型企業實現了數字化轉型,很多客戶數據中心在華云數據的技術支持下,獲得了國內外大獎。比如:國家超算中心天河二號云平臺項目代表亞洲入圍2018年全球OpenStack開源基礎設施峰會“超級用戶大獎”;上藥控股私有云平臺獲評華信研究院“2019實效應用項目”;深圳勁嘉集團獲2018年中國制造業信息化優秀智能制造解決方案獎;無錫地鐵入圍2019年OpenStack開源基礎設施峰會全球超級用戶大獎……
許廣彬表示,云計算是舶來品,但華云數據卻是中國本土品牌。我們憑借自主創新,潛心研發產品,打造“中國紅”品牌,做好中國云!
華云數據想做一個屬于中國自己的云計算——從功能到采購模式都符合中國人習慣的云計算產品。這是許廣彬的創業初心,也是華云數據始終秉持的發展理念。許廣彬表示,多數人因為看見而相信,唯少數人因為相信而看見,我相信,云計算就是未來。
所以,這么多年以來華云數據堅持以推動中國行業數字化轉型為己任,專注于為企業級用戶提供自主創新的云計算服務,以幫助用戶采用云計算提升IT能力,實現業務變革。
在中國從大國向強國邁進的的道路上,困難重重。需要我們做到心中有數、手中有牌,把自主創新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擁有一批卡脖子的關鍵性技術,才能實現偉大民族復興的中國夢。
許廣彬坦言,自主創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我們仍然堅持不懈的逆水行舟,就是因為從中華民族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我們看到:落后就要挨打!而我們,不愿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