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將業務遷移到云平臺是一件好事,但企業必須謹慎行事。無論企業是處理多個工作負載還是產品組合,從內部部署到基于云計算的IT轉型不只是為了了解技術。而成功采用云計算技術需要仔細考慮并制定詳細的藍圖,因為如果失誤將會變得既成本昂貴又浪費時間。
遵循規范的方法來實施云計算程序可以簡化企業的轉型,縮短實現價值的時間,并降低風險。以下是幫助大量企業規劃、設計和構建云計算程序的10個關鍵要點。無論企業在云計算的旅程中走了多遠,都會發現一些適用的東西。
(1)啟動云計算程序需要消除阻礙
并非每個企業都支持云計算程序,這并不足為奇。事實上,每個企業中都會看到阻礙者和有意識的抵抗者。那么采用什么解決方案?與應對大多數疾病一樣,早期干預是關鍵。研究發現,盡早讓關鍵利益相關者達成一致可以使企業的業務免受侵害,并消除阻礙因素。
(2)做出云優先的承諾
做出云優先承諾的核心是需要問一個問題:“為什么要遷移到公共云?”對于這個簡單的問題,許多企業并沒有找到適合的答案。
云優先意味著企業將其所有的應用程序和數據都將移動到云平臺,除非有充分的理由將它們保留在企業內部部署數據中心。如果沒有云優先戰略,directadmin授權,很多企業并不會積極將業務遷移到云平臺。當這種情況發生時,其結果充其量是微不足道的,因為沒有集中精力進行必要的更改以獲得云計算的全部好處。
(3)建立云計算業務辦公室
采用云計算技術將對企業業務產生巨大的影響,其演變的流程數十年來從未受到嚴重的影響。開發人員首次能夠使用軟件創建和修改其基礎設施要求。這種力量的含義既令人眼花繚亂又令人恐懼。
軟件開發一直生活在變更管理的靜態環境中,在該環境中,業務影響的關鍵性質造成了嚴格的控制流程和漫長的批準周期。因此,企業需要建立云計算業務辦公室(CBO)。
(4)了解云采用經濟學
了解云采用的經濟學似乎是明智的選擇。但是經驗表明,50%以上的企業并沒花費時間確定遷移到云平臺的業務案例,可能是因為他們已經知道這是一件好事。但是,企業可以通過構建業務案例,VPS租用,并增強其對云計算經濟學的理解來獲得許多有價值的見解。
(5)發現企業的應用程序的內部運作
AWS、Microsoft Azure和Google等公共云環境并不完全向后兼容。這意味著企業的某些應用程序將無法遷移到云平臺中。根據這些應用程序的重要性,可能會有一個混合云網絡,通過該網絡,公共云提供商將與專用MPLS電路連接。在這種模式下,基于云計算的應用程序可以訪問遺留的內部部署服務,同時仍能獲得具有成本效益的靈活基礎設施的好處。
混合云網絡面臨的挑戰包括延遲問題以及通過網絡傳輸的數據量。簡而言之,企業可能會在不了解應用程序依賴關系之間的應用程序映射和數據量的情況下損壞其云計算程序。
(6)建立最小可行的云平臺
最小可行云平臺(MVC)是這10種優秀實踐中最重要的一個。基于最低限度可行產品的概念,最小可行云平臺(MVC)是企業第一個業務云平臺的起點,并且是企業遷移到云端時將要迭代和改進的平臺。Azure、AWS和Google都將自動化編程作為構建新平臺的主要手段。因此,現在必須將云計算視為軟件。因此提出新的口號是“基礎設施即代碼”。
(7)進行安全和治理差距評估
研究發現,修定客戶端之間使用的云計算安全技術幾乎完全相同。參考架構有可重復的模式,它們構成了基準,可以通過該基準評估程序中的差距。已經將那些可重復的模式構建到最小可行云平臺(MVC)模式中,并且這些模式對于企業構建的每個最小可行云平臺(MVC)都是標準的。
但是,經常忽略的是對映射到最小可行云平臺(MVC)中可重復模式的安全性和治理控制對象的評估。每個客戶的控制目標范圍可能很大,有些需要遵循PCI和SOX法規,而有些則遵循NIST、FISMA和許多其他行業標準。其挑戰在于了解這些標準和法規如何映射到企業的云計算程序。
(8)持續合規計劃
企業具有許多控制IT環境的控件。由于大多數資源都基于硬件,因此控制采取變更管理和運營服務的形式。但是,新的云計算模型基于軟件,并且不受其本質的影響。
新的基于消費的模型需要更高的治理水平。使用標準變更管理和控制方法根本不起作用。遺留的更改控件將減慢進程的速度,并且企業將發現自己又回到了原來試圖逃避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