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全球IPv4地址耗盡令人擔憂,今天這一時刻終于來臨——所有43億個IPv4地址已分配完畢,這意味著沒有更多的IPv4地址可以分配給ISP和其他大型網絡基礎設施提供商。與此同時,2019年中國5G正式商用。5G的一個特點就是支持海量連接,實現每平方公里至少能承載100萬臺終端設備。
看似兩條不相關的新聞,其實都指向了一個共同的話題——網絡。隨著云、AI、5G等新技術的興起,世界邁向了萬物互聯的智能時代,全球經濟數字化也進入了新的征程,企業的智能升級正當時。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海量并發、復雜聯接的時代。
在近日舉行的“上海·選擇不凡 華為云城市峰會2019”上,華為云正式發布All-Connect企業級云網絡解決方案。華為云中國區總裁洪方明表示,All-Connect企業級云網絡的特點可以用“化繁為簡,萬物互聯”八個字概括,首先All-Connect通過打造極簡網絡模型,全面提升用戶體驗,讓網絡延伸適配企業應用;其次,通過IPv6解決方案提供海量IP,能夠更好地實現萬物互聯,推進全球IPv6 Only進程。
減法篇:化繁為簡,打造媲美云下IDC的靈活網絡體驗
為什么華為云能提出All-Connect的前瞻洞見?
華為是唯一橫跨云+網絡的云廠商,All-Connect的全新理念與華為公司在網絡領域20+年的運營經驗密不可分。
在軟件方面,采用自研網絡控制器和軟硬結合的云轉發平臺,硬件采用鯤鵬920芯片和自研智能網卡。通過軟硬合璧,全棧創新,構筑了云網絡的技術壁壘。
不僅如此,基于華為云的多元升級,All-Connect云網絡的負載類型橫跨了ARMX86GPU等多元算力,可覆蓋虛機、裸機、容器等多重計算形態。
簡化后的網絡,是怎樣的體驗?
體驗一:無需修改IP即可上云
對于上云用戶,當業務從云下遷移到云上必須要修改IP。這意味著,遷移過程中不得不經過如下繁復的步驟:提前規劃云上組網、因IP的改變業務必須暫時中斷、修改IP、根據IP的修改進行業務改造。這不僅大幅增加了上云復雜度,還影響了業務的連續性,同時也會消耗大量的運維成本。
針對這個問題,華為云提供業界獨創的L2VPN大二層網絡互通能力,讓業務無需修改IP,平滑遷移上云。這代表用戶的網絡模型在上云前后可以保持不變,極大程度地降低了上云復雜度和運維成本。同時,L2VPN還能實現單虛擬機遷移,讓業務上云的過程更加靈活,為用戶提供事半功倍的上云體驗。
體驗二:無需改變組網即可互通
此外,上云過程中另一個比較典型的問題是:由于重疊網段無法互通讓用戶不得不改造組網,常見于:學校對接教育網、政府機關對接上一級機關等場景。譬如說,教育網為避免多個學校對接時的IP沖突,會統一規劃各個學校的地址;學校則不得不根據地址約束,對自己的業務進行改造。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華為云獨創內網NAT網關服務,實現云上云下大小網絡融合,業界首家做到讓重合的網段互聯互通。基于此,客戶可以快速地轉換地址,無需改變組網。
體驗三:極簡網絡樞紐,讓復雜度降級
隨著業務的擴張,企業會在多地部署多個VPC,還要通過專線或VPN聯接各地的IDC,這些服務之間的通信都需要網絡的兩兩相連。假設一個大企業在云上有100個VPC,這些VPC之間都要求要通信,那么就需要每一個VPC都與另外99個VPC都創建一條網絡連接,其復雜度呈指數增長。
華為云推出國內首個企業網絡樞紐,致力于打造極簡網絡模型,讓復雜組網變簡單。基于企業網絡樞紐的集中式控制,各服務僅接入到企業網絡樞紐即可完成互聯互通,美國服務器租用,將指數型的網絡復雜度降為線性。簡化組網的同時,可以滿足中大型企業的大規模組網需求,單實例可支持5000VPC互聯、10000條路由配置。
加法篇:海量IP,化有限為無窮
隨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5G等技術的發展,萬物都需要一個專屬的IP地址來識別,在IPv4地址耗盡的同時,IPv6擁有近乎無限的IP,能給地球上每顆沙子分配一個IP,是通往萬物互聯時代的鑰匙。
華為在IPv6領域有數十年的沉淀,域名購買,是IPv6國際標準的制定者,也是國內標準的領導者。在去年,全國首家發布IPv4/IPv6雙棧,全面展現了華為云在業界IPv6領域持續創新的實力。通過華為云IPv6解決方案,在企業IPv6改造的前期,部署在華為云上的業務無需任何改造,即可遷移至IPv6,通過NAT64為企業客戶提供IPv6的訪問服務。隨著企業IPv6化的深入,華為云IPv6雙棧,可助力其順利演進至真正的IPv6,讓企業成為萬物互聯時代的先行者。同時,華為云擁有國內最全面的的IPv6接入能力,獨家做到了ELB前后端支持IPv6。為世界向IPv6 Only的前行又推進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