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19亞太內容分發大會暨CDN峰會在廣州隆重舉行,此次大會以“推動邊緣計算與產業融合”為主題,聚集來自全國各地的邊緣計算行業專家、合作伙伴,在大會的頒獎典禮上,華為云智能邊緣計算平臺IEF榮膺“最佳智能邊緣計算技術創新平臺”獎。
最佳技術創新 實至名歸
華為云智能邊緣平臺IEF,是業界首個基于容器架構的、輕量化、異構的智能邊緣計算平臺,當前已廣泛應用于智能交通、工業互聯網、智慧園區、智慧城市等場景,其核心代碼已孵化成開源項目KubeEdge,并貢獻給CNCF(云原生基金會),是基金會首個智能邊緣計算項目,本次榮獲“最佳智能邊緣計算技術創新” 獎也屬實至名歸。
會上華為云智能邊緣計算總經理過曉春發表主題演講,詳細介紹了華為云智能邊緣平臺IEF,而在未來,IEF也將致力于打造一個開放共贏的邊緣計算生態,助力于邊緣計算行業的上下游發展,降低合作伙伴的開發成本,快速孵化端邊云協同應用的創新。華為云目前的生態合作伙伴主要來自高校、研究所和企業,合作伙伴不僅可以免費享有華為云100+云服務能力,還可以基于華為Atlas、TaiShan等邊緣硬件進行開發、調測,合作伙伴開發的業務、算法模型都可以發布到華為云智能邊緣市場IEM進行銷售,也可以與華為云聯合構建行業解決方案,共同推向市場。
華為云智能邊緣平臺IEF五大技術優勢
●極輕、極簡、超大管理規模:IEF基于Kubernetes+KubeEdge技術構建,天然擁有容器技術帶來的輕量化、一次編譯到處運行優勢,使其可以運行在內存僅128M的硬件上,同時應用可以在不同邊緣節點間快速、無縫擴展,這使得在成千上萬邊緣節點上進行應用監控、升級等管理操作簡便易行。同時,借助華為云容器基礎設施平臺提供的超大規模集群管理能力,IEF可以支持百萬節點的快速接入和統一監控運維。
●AI加持,讓邊緣業務更智能:通過華為云智能邊緣平臺(IEF)和智能邊緣市場(IEM),可以將40+AI算法延伸到邊緣, 實現云端訓練、邊緣推理,可極大提升邊緣設備的業務處理和智能分析的能力,進而將超過80%的任務下沉到接近數據源的邊緣設備上,從而有效解決了傳統端-云模式下數據傳輸效率低、帶寬需求量大、分析效率低下、業務處理時延高等諸多問題,讓帶寬和時延不再成為AI使能業務的瓶頸。
●多重安全保障,讓數據通信更安全可信:為滿足企業對數據接入公有云時差異化的安全訴求,IEF提供了多種邊-云接入方式,包括互聯網接入、 VPN接入、云專線接入,同時支持多級證書管理、一機一證書,為數據的傳輸提供多重保障。
●離線自治,讓斷網不再是業務連續性的夢魘:基于IEF平臺構建的邊緣業務,在邊緣節點斷網或網絡不穩定的情況下,仍可實現業務本地自治,邊緣節點在與云端“失聯”的情況下,仍可獨立進行模型分析、業務處理,且在節點故障時將業務自動遷移到正常節點、應用異常退出后秒級拉起,大大提升了業務的可靠性、連續性。
●開放架構,生態全開放推進邊緣計算產業全面發展:IEF所開放的智能邊緣市場(IEM)匯聚了邊緣AI和應用,目前市場已經上架了面向智慧園區、智能交通、工業制造、水務水利、智慧商超等10+行業和場景的優質算法模型和應用,ISV可以直接對邊緣市場中的應用進行推廣銷售;在硬件方面,IEF不僅支持華為Atlas 500智能邊緣小站、TaiShan服務器等產品,還廣泛支持第三方基于x86和ARM架構的硬件設備,完善的南北向生態,使得IEF以及KubeEdge在邊緣產業的軟硬件廠商中備受青睞,大量合作伙伴已加入到生態計劃中,共同促進邊緣計算產業的蓬勃發展。
無盡算力沉于邊,邊云協同智能現,華為云IEF已在智能交通、智慧園區、工業互聯網等場景廣泛使用,在未來,華為云將基于IEF重點構建邊緣產業生態,最大限度釋放技術紅利,使能各行業更充分發揮邊緣算力優勢,加速行業智能創新。
,美國站群服務器,云服務器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