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21年,面對PC互聯網普及、上市全面發展、移動互聯網普及和產業互聯網到來等重大發展節點,騰訊先后進行了三次組織變革?從To C 到To B,企業的組織設計如何配合轉型步調?面對產業互聯網浪潮,騰訊組織進化又選擇在哪些方面發力?
騰訊公司高級副總裁奚丹在2019騰訊云啟產業生態年會上表示,騰訊過去的21年,每七年就是一個臺階,在每一個階段騰訊都因為找準方向才能實現快速成長。“但過去的成功很快又會產生很多問題和挑戰,我們又需要重新再去思考,再找到新的解決方案再出發。面向產業互聯網,面向下一個十年,騰訊正加速推進敏捷閉環與集約高效的平衡、靈活調整與可靠穩定的平衡、網狀組織與一體作戰的平衡。兩張網的戰略下,平衡思維顯得更加重要。在‘混沌’中尋找‘平衡’的過程,其實就是騰訊的進化過程。”
騰訊公司高級副總裁奚丹
奚丹介紹,騰訊在上市后,面對業務的全面發展但運行效率下降的挑戰,在2005年進行了第一次大規模架構調整,核心是升級到事業部制,以產品為中心,把所有為了打造出一款產品所需要的資源全部下沉到事業部,形成幾乎完全獨立的閉環組織。到了2012年,在移動互聯網的大潮下,騰訊所有業務都要考慮未來在智能手機上如何去延續、如何去發展、如何去創新,因此將事業部升級到事業群,核心是讓公司所有業務在原有基礎上必須具備移動互聯網的能力。在2018年,隨著流量紅利下降,賽馬文化與稀缺賽道的深層矛盾逐步顯現,為了適應產業互聯網的發展,騰訊進行了“930變革”,明確把內容平臺和智慧產業定義成公司未來十年最重要的戰略跑道,香港服務器,把公司六大業務整合成5大業務聚焦,超過60%的管理者和超過70%的員工在這次變化中都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和調整。
奚丹指出,在to C業務為主的階段,騰訊的組織架構一直是靈活調整,以架構變化適應業務變化,主要體現在敏捷閉環,即打破職能科層制組織架構,大膽嘗試敏捷快速的小團隊模式。同時內部形成了網狀協作的模式,自下而上的創新土壤肥沃,團隊可自發探索新方向、新產品、新模式,也可以自發尋求上下游及兄弟團隊合作支持,交織創新網絡。而在to B階段,騰訊所有相關業務部門都在后臺去支持CSIG,CSIG致力于面向客戶打造最好的產品和服務體系,不斷地發展騰訊to B的服務能力。在CSIG這樣一個產業互聯網的團隊里,因為涉及產業非常復雜,因此要打破閉環,形成端到端的解決方案體系。
為配合組織調整,騰訊在人員能力模型上根據產業互聯網發展的變化進行了升級,提升員工思維、能力和治理。在文化價值觀方面,統一整個騰訊對產業互聯網的認識,構建to B文化,凝聚思想,加強凝聚力。在績效考核方面,進行激勵考核及核算體系優化,例如將對CSIG的銷售團隊考核從以往的以年或者以半年為單位考核,轉變為以月度為考核單位,讓瞬息萬變的市場從一線加快反饋到總部。在人才引進方面,一方面是加強合作,VPS租用,一方面注重對深刻了解互聯網的年輕產業人才的引進等。
奚丹最后指出,騰訊的事業和組織永遠在“形成”的過程中,內生力和自驅力推動組織進化,而組織進化對企業不斷成長發展發揮著重要的驅動作用。
【凡本網注明來源非中國IDC圈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