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騰訊云、百度云……隨著云計算的發展,現在使用云計算技術的企業越來越多,云計算技術的應用也越來越普遍。
無論是阿里云還是百度云,他們都主要服務于商業活動。作為一項專業性極強的研究活動,科研工作也需要一朵自己的“云”。
12月26日,中國科技云迎來了上線后的第一次升級,中國科技云2.0正式發布。這是一朵為科學家量身打造的專有“云”。
正如中國科技云項目負責人黎建輝研究員所說:“阿里云等像是一個很大的超市,里面的商品琳瑯滿目;而中國科技云更像一個科技專賣店,所有的服務都是為科研人員專門設計。”
他介紹,中國科技云以科研活動為中心,以科研人員的使用習慣為根本導向,在科學數據的存儲、傳輸、計算、分析、應用等各環節提供高效、一體化的云計算解決方案,為科學家基于大數據與大計算科學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通俗地講,中國科技云就是把科學家要在各個網站上尋找的數據和計算工具整合在一個網站上,分門別類地提供給科學家,供科學家按需使用;同時,科學家也可以把自己的服務上傳到中國科技云,供他人使用。
自上線以來,中國科技云已經匯聚海量的優質資源。當前,中國科技云已實現315P計算資源、150P存儲資源以及PB級科學數據資源的匯聚和服務,集成綜合平臺52個、各類科研軟件409款,可提供網絡服務、計算服務、存儲服務、數據信息等9大類典型云服務。門戶系統實現了資源服務的注冊管理與動態發布,為用戶提供在線申請、即開即用、按需擴展的柔性云服務,用戶群體可覆蓋前沿與交叉、能源、海洋、生命與健康等多個學科領域。
“以前我們每做一個項目,都自己設計一個數據庫,項目結題后,這個數據庫也就廢棄了,資源浪費比較嚴重;現在把數據庫嫁接在中國科技云上,就能夠不斷完善,逐漸形成一個龐大的系統。”中國科學院院士于貴瑞介紹中國科技云在生態系統觀測中的應用時說道。他期待,未來能夠在中國科技云上,構建面向生態科學研究的“生態科學云”,實現生態科學研究各要素的有機融合,充分利用大數據、智能計算和可視化分析等新手段,加速科學發現的進程。
此外,科技云還是支撐科技創新發展的戰略性設施。它以重大應用為牽引不斷提升科技創新支撐能力,已服務于“地球大數據科學工程”“空間科學”等先導專項,亞洲服務器租用,以及FAST、LHASSO等重大科學基礎設施,支撐了超級計算、科學數據、人工智能和跨洲際的科學數據傳輸等工作,在提供高質量科技供給中發揮了重要的基礎性、戰略性作用。
云計算 中國科技云
關注中國IDC圈官方微信:idc-quan 我們將定期推送IDC產業最新資訊
查看心情排 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2019-12-26 18:18:30
云資訊 云計算進階 UCloud優刻得創新者的優勢
隨著云計算深入應用,國內云計算市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從云計算場的分布來看,云計算的玩家基本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從大公司生態體系中孵化,然后開始做云計算服務的 <詳情>
2019-12-26 14:29:14
市場情報 普羅格:供應鏈上云,云服務器,實現全程可視化管理
<詳情>
供應鏈 云計算
2019-12-26 12:39:00
云資訊 企業如何為其業務選擇優秀云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