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預測,到2021年,全球云計算市場規模將達到2891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速約17%;中國云計算市場規模將達到910億人民幣,年均復合增速約33%。
中國電信天翼云經過十年耕耘,在云市場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據IDC及信通院數據顯示,天翼云公有云市場份額全球排名第七、全國排名第二。此外,2019年底《互聯網周刊》發布的2019年混合云TOP50排行榜中,天翼云在混合云排行榜中位列第一。據了解,天翼云已經成中國電信收入增長的引擎。
2020年伊始,很多人在關心,作為運營商中最領先的云,中國電信過去的成績如何,接下來將如何發展?5G時代剛開啟,5G廣覆蓋還未實現,中國電信如何打造5G+天翼云+AI戰略的優勢?面向交通、教育、旅游等不同行業定制化需求,天翼云又有哪些布局?
近期,針對這些問題,中國電信云公司副總經理李云莊、中國電信云公司副總經理徐守峰以及中國電信云公司解決方案部總經理王曉東,在“5G云網 共鑒未來”媒體交流會上,做了詳實回復。
李云莊:5G+云網+AI將是趨勢
跨過了5G商用元年的2019年,行業迎來了5G即將爆發的2020年?;仡欉^去,不論是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還是人工智能、區塊鏈、邊緣計算都取得了蓬勃的發展。這些技術的發展,不僅為各行各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有力支撐,也為中國數字化轉型提供了最好的支持。在此技術變革背景下,中國電信要如何抓住機會?
“2019年6月,隨著中國電信取得5G牌照,我們就預測5G+云網+AI會是一個大的市場趨勢。”李云莊表示,“中國電信更是在獲取5G牌照之后,就堅定的選擇了SA組網模式。”
在李云莊看來,5G不僅要快,更要在支持大鏈接及低時延的邊緣計算,這就決定了5G網絡的兩個核心,即獨立組網及云結合。
5G SA的核心是云化部署和邊緣計算,而中國電信在這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中國電信很早就開啟了“云改”,最先堅持要推動SA發展,還積極推進2+31+X的云基礎設施布局。此處X就是邊緣云,是天翼云相比其他互聯網云的獨到優勢之一。
過去積累的經驗,也是中國電信云業務在進一步的基礎。李云莊介紹到,截至目前,天翼云已經為遍布全球的數百萬家政府機關、大中小企業及個人客戶提供云和大數據服務。
除了5G+云網+AI,李云莊還強調到,面對天翼云所取得的成績,安全永遠是天翼云堅守的底線。在安全方面,中國電信不僅擁有骨干網DDoS防護等獨家資源,同時在管理運營方面,保護客戶隱私一直是中國電信規定的不可觸犯紅線。
徐守峰:因變而云 因云而變
云市場的機會還有多大?對此,徐守峰先用“要想富先修路”這句話表達網絡對如今社會的重要性。截至2019年3月底,全國光寬帶用戶為3.8億戶,占全球光寬帶用戶數的91%;4G用戶為12億戶,占全球4G用戶的75%。
由此可見,中國的通信網絡環境是全球最好的。這樣的網絡支撐了我國消費互聯網全球領先。比如,瑞幸咖啡發展到1500家門店只用了10個月,而傳統的辛巴克中國卻花費了整整10年時間。
但同時需要注意到,中國工業互聯網發展滯后。其中2016年時,中國工業智能傳感器滲透率僅為5%,美國同期為12%;2018年時,中國企業上云率為30%,美國同期為80%;2016年時,中國工業機器人使用密度為每萬產業工人68臺,美國則為每萬產業工人189臺。
對此,徐守峰列舉了某汽車企業,研發一個新平臺,僅碰撞實驗就要花費3到4年時間,嚴重影響了中國企業新產品上線。
如何應對企業的數字化難題?如何讓已經數字化的企業用好數字化?徐守峰介紹了天翼云所能帶來的諸多優勢。首先,天翼云起步早。天翼云在發展的十年時間里,經歷了三個階段:2009年到2017年的cloud Native階段;2018年的cloud First階段;目前的cloud Only階段,天翼云將形成4個一,即一張網、一朵云、一套系統、一套流程,最終形成云網一體。
其次,天翼云不同于全球其他運營商構建云方案的“買買買”戰略,已經擁有超過百款核心自研產品,美國運營商同期只有10余款產品。這是因為,中國電信擁有北京、上海、廣州三大研發基地,云主機租用,提供了強大技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