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各地全面復工,如何運用科技的力量高效防疫成為頭等大事,但疫情防控的對象不只在寫字樓和企業園區。
眼下,從各地返工的農民工正站在基建一線,這些建筑工地施工人員集中、流動性大、外來務工人員多,無論對工人還是建設管理部門來說,科學防疫都刻不容緩。
2月上旬,騰訊云上線工地疫情管理系統,基于微信小程序,工地人員可在線申報健康狀況,管理部門可進行在崗人員信息采集、管理和異常情況預警,在保障建筑產業復工的同時,有效提升疫情管控效率。
最新數據顯示,截至3月3日,騰訊云工地疫情管理系統已接入全國近800個建筑工地,注冊工人數超過2.4萬人,有效檢測次數超過6萬次。目前,深圳市建筑工務署、寶安區住建局、煙臺市高新區、成都天府綠道錦城公園項目等都用上了這個小程序。
深圳市多個建筑工地上線疫情管理系統
日前,由深圳市寶安區住建局攜手騰訊云開發的寶安工地疫情管理系統上線運行,并在近200個建筑工地中投入使用。該系統可提供在建工地和燃氣供應站(點)在崗人員信息采集、統計、預警的線上服務,并實現工人端、工地監測端、管理部門端的同步響應和管控。
項目名稱是什么?總異常人數是多少?還可以拍攝正臉照片查看是否佩戴口罩……小程序雖小,功能卻很全面實用。
據了解,從2月初開始,寶安區住建局就與騰訊云合作馬不停蹄地進行系統研發、測試和完善工作。“重點關注的人群分布在哪個工地,負責人是誰,馬上都可以聯系到,只要出現異常就能關注到底。”參與系統開發的寶安區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站總工程師李智宇表示,以往信息報送大都是管理人員錄入信息,再上傳系統,但人員信息是否真實還有待審核考證,而這個管理系統可以直接了解到每一個人的具體情況,簡單高效。
李智宇表示,接下來很多工地陸續復工,有了這個系統排查壓力將會小很多,而疫情管控效率則會大幅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工地疫情管理系統的一部分,寶安燃氣站點疫情監管系統也是深圳市首個燃氣站點疫情管理系統,可以精準采集全區供應站(點)在崗人員的疫情防控信息,高效推動住建行業的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工作。
中建科工分包單位召開系統上線動員培訓會
此外,深圳市建筑工務署也牽頭組建攻關團隊,聯合騰訊云微瓴迅速推出工地防疫系統小程序。根據試點情況,工務署對系統進行了優化完善、編制了操作指引和教學動漫,并在全署組織推廣應用,目前已有中山大學深圳建設工程、深圳中學泥崗校區、深圳機場擴建工程等52個復工項目標段啟用了系統。
進場施工人員注冊工地疫情管理系統
科學防疫,成都天府綠道這樣“云監工”
2月17日,成都市天府綠道錦城公園項目全面復工。當下,成都已進入大運會籌辦的關鍵時期,錦城公園項目建設正加速推進。
據了解,復工涉及到錦城公園內一級綠道、大地景觀及張大千博物館等十多個工程項目,同時進場施工人員達到上千人。在復工之前,天府綠道公司與騰訊云合作,通過小程序、云存儲、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提前作好準備工作,實現智慧復工。
在復工當天,天府綠道項目即開通了工地疫情管理系統,參與項目的施工人員通過小程序即可便捷地提交身體狀況信息,通過健康檢測的施工人員可生成個人信息與健康信息二維碼,作為進出工地和園區的快速憑證,實現人員進出管理,從源頭上減少疫情交叉傳染的風險。
此外,由個人申報和管理人員采集的動態數據將傳至云端存儲,系統同時也會實時對信息進行篩選和判斷,發現異常信息將立即向管理人員和疫情防控部門發出預警,實現快速響應、科學預警、隔離疫情,形成管理閉環。
天府綠道施工人員掃描小程序進入工地現場
目前,工地疫情管理系統已在錦城公園各在建工程、開放園區、管護土地等項目內30余家單位全面使用。據了解,下一步項目組還將把人工智能、傳感技術、物聯網、5G等前沿技術植入到施工場景中,進一步加快項目建設進度,提高疫情防控能力。
煙臺市高新區28個建筑工地用上了疫情管理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