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已經從爆發走向了趨緩,全國疫情態勢持續向好。受此次疫情的影響,許多行業面臨嚴峻考驗,或淘汰或升級,也有許多行業在疫情中崛起。“科技抗疫”無疑是此次疫情的一大看點,,除大數據、人工智能外,云計算占據著重要角色。例如醫療行業,從醫院的信息化系統、在線問診、遠程診療、AI影像系統等前沿科技的應用可以看出,醫療上云已經成為行業發展的大趨勢。
醫療上云讓更多“黑科技”成為可能
根據IDC研究,2018年中國醫療云IT總支出達到50.5億元人民幣,預計2023年將達到168.8億元人民幣,2018至2023年的年復合增長率為27.3%。可見,中國的智慧醫療體系正走在發展的快車道,整個醫療健康業務向云端遷移。
火神山和雷神山作全國首家“云上建起來的醫院”,為醫療行業信息系統全面上云樹立了標桿?;鹕裆嚼咨裆叫畔⑾到y上云基于天翼云開發了整套醫院上云解決方案,避免不同供應商之間的協調配合問題,降低了系統開發、運維、升級的難度,滿足醫院快速開通上線的需求?;谠苾瀯荩咨裆结t院系統鏡像復制火神山,從第一天的12點開始到第二天上午,僅用1天的時間就開啟了雷神山醫院系統。醫院系統上云還能夠多維度的保障醫院信息數據安全,保持醫院業務系統的連接性,為醫院系統全面上云提供了借鑒依據,推動醫院信息系統建設集成化。
此次疫情中,基于醫療系統上云的便利,打破了火神山雷神山與其他各醫院 “信息孤島”,讓更大范圍的醫療信息可以互通互聯,有助于新冠肺炎疫情病患臨床數據的調用分析,快速推動疫情防控、疫苗研制等工作的進行。
在遠程醫療方面,火神山醫院與北京解放軍總醫院在前不久開展了首次5G網絡遠程會診,解放軍總醫院專家現場指導會診,24小時備勤,為病人的救治提供及時優質高效的服務,中國電信僅用12個小時完成基于千兆光纖的遠程會診系統建設。通過中國電信5G遠程會診系統,解放軍總醫院專家可以實時為火神山醫院重癥患者提供遠程會診指導和技術幫助。
在肺炎診療方面,天翼云聯合上海聯影上海聯影醫療,為武漢方艙醫院提供“5G+云+AI” 新冠肺炎智能輔助分析系統,運用深度學習算法對肺部CT影像進行分割、自動為醫生生成報告等,貫穿診斷到治療全流程。閱片效率提升93%。據了解,一位新冠肺炎患者的CT影像多達300張,而醫生看一張片子的速度在5-15分鐘,人工閱片給醫護人員帶來巨大的壓力,通過AI智能閱片的高科技的手段,能夠實現1分鐘快速閱片,早期新冠患者肺部CT影像中磨玻璃影容易被人眼忽視,而這恰恰是AI所擅長的,AI系統已經能夠以超過90%的準確度檢測患者CT影像的疑似病灶,并對其進行勾畫(勾畫誤差<1%)。由于方艙醫院信息化建設不完善,線下安裝設備成本高,還會造成人員聚集,不利于疫情防控,天翼云將設備通過專線連接上云,才讓AI智能閱片系統快速上線使用,為病患爭取診斷時間。
此次火神山雷神山醫院信息系統整體上云的成功,也讓各大醫院看到信息系統上云帶來的便捷、安全等作用,有助于提升其對醫院信息系統上云的接受度,推動全國醫院信息系統上云的進程。
“中國速度”背后是不斷攻堅克難
事實上,短時間內完成兩所大型醫院信息系統上云,期間會遇到不少難題,如果沒有豐富的云資源和醫療云經驗的支撐,站群服務器,是很難實現的。天翼云在醫療行業有豐富的工作積累,實現了在時間緊張的情況下,提供早已做完兼容測試的服務。
首先醫院專用軟件與云平臺的兼容性是個很關鍵的問題,如果醫院軟件與云平臺無法兼容,醫院很多功能都不能正常運轉。據了解,天翼云在醫療行業有豐富的工作積累,因而可以在時間緊張的情況下,提供早已做完兼容測試的服務。前期中國電信天翼云建立的云上醫療專區,與國內最大醫療核心業務系統廠商東華醫為完成業務上云POC兼容性測試,為HIS、PACS、LIS、EMR等核心業務系統快速開通上線,掃除了障礙點。這也是在開始確定方案時,東華醫為就建議將醫院的系統放在天翼云,而沒有選擇本地的廠商或省內的醫衛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