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云計算浪潮下,DevOps、容器、微服務等技術飛速發展,云原生成為潮流。云原生2.0是企業智能升級新階段,企業云化從“ON Cloud”走向“IN Cloud”,成為“新云原生企業”,新生能力與既有能力立而不破、有機協同,實現資源高效、應用敏捷、業務智能、安全可信。
2020年11月30日,華為云發布云原生產業白皮書、云原生2.0全景圖和行動計劃,并分享了華為自身基于云原生進行的數字化轉型實踐,全方位賦能企業云原生落地,加速云原生產業繁榮。
華為云聯合研究機構Forrester撰寫的《擁抱云原生優先戰略,構筑以“應用”為中心的企業現代化IT基礎設施》白皮書,通過聚焦云計算基礎設施及云原生應用開發及業務管理人員在引入、應用云原生技術過程中面臨的挑戰和需求,展現中國應用云原生技術進行應用開發的現狀及未來,并提出相應的戰略建議。
白皮書核心觀點
云原生是中國企業應對市場不確定性的關鍵趨勢
云原生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基礎,是企業數字化平臺的基石。超過半數以上的受訪企業意識到傳統的云計算及基礎架構技術無法使得企業更加有效地應對不斷變化的客戶需求、來自多方面的挑戰,以及滿足保障業務連續性、提升運營效率的內生需求。在實現基礎架構、應用架構升級和重構時,企業需要建立云原生優先(Cloud Native First)的戰略,構建一體化全棧云原生平臺,加速企業現代化進程。
中國企業云平臺現代化進程面臨多重挑戰挑戰
云原生實踐中面臨技術及管理復雜性雙重挑戰,需要更便捷高效的企業級平臺。一方面,傳統容器平臺由于技術及功能方面的不完備性,使得企業不得不面對復雜的技術架構與繁瑣的運維管理,比如:當前主要聚焦無狀態容器應用的編排,缺乏對完整云原生應用生態的支持;主要面向單一公有云或私有云環境,缺乏多云、云邊的協同編排能力,主要提供通用的基礎平臺能力,缺乏對新興技術的支持,及以應用為中心的資源調度能力;另一方面,云原生開源組件成熟度不一、存在多種技術發展路線。
借助企業級全棧云原生平臺,加速現代自適應企業構建
企業期待構建以應用為中心的,軟硬一體化的全棧云原生平臺作為企業IT基礎設施,來加速企業創新及數字化轉型。業務系統應用開發人員日益面臨復雜的業務場景、端邊云協同需求、異構計算下的應用快速開發、上線、監控及治理等難題。為了能更好地響應業務需求,受訪企業普遍希望借助合作伙伴的力量有效規避選擇開源技術組件、自研等帶來的風險和不確定性,保障技術成熟性、開放性同時確保技術先進性。
白皮書中還能各行業的云原生建設給出了建議,國內服務器租用服務器托管,聚集企業核心的業務和技術需求:
互聯網行業:基于軟硬協同架構,美國站群服務器,構建更高性能、更優成本、更靈活彈性的云原生基礎設施滿足現有業務及大數據、AI等新興業務的訴求;
金融行業:通過全棧云原生能力實現應用架構現代化及基礎架構現代化,并通過對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棧的平臺支持加速金融服務創新,同時使用云原生技術更好的支撐業務面臨的多云、邊緣部署的訴求。
制造行業:通過云原生技術實現基礎架構的彈性,保障企業數據主權與安全,并通過分布式的場景支持實現即時的數據獲取和洞察,提升企業在研發、生產、供應鏈及營銷企業經營全鏈條上的智能化程度。
政府機構:通過分布式運營,更加快速地獲取數據獲得洞察是實現更加高效政務治理與服務的基礎;同時,確保政府數據、應用安全以及應對突發情況下的基礎架構彈性則是政府應用云原生技術的重中之重。
面對企業的多層面需求,需要以應用為中心的云原生基礎設施,加速企業級云原生全棧平臺落地,實現傳統應用與云原生應用的一體化開發部署和大規模混合部署運維支持能力。
對于多數企業來講,要構建全棧云原生平臺,利用云原生技術加速企業數字化轉型、應用及架構現代化進程,需要從全球技術領導力、云原生產品戰略力、軟硬件協同創新能力三個大的方面來考慮,選擇具有清晰產品戰略、成熟的平臺產品以及深厚企業服務經驗的合作伙伴,降低企業在技術選擇和決策方面的風險,讓企業可以將關注重點聚焦在業務需求上。
白皮書詳細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