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紫光股份宣布以自有資金收購西藏紫光長青通信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紫光長青”)直接持有的紫光云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紫光云”)46.67%股權,作價19.09億元。本次股權轉讓完成后,公司將成為紫光云控股股東。
紫光長青與紫光股份同為紫光集團間接控股子公司,本次收購構成關聯交易。彼時,紫光集團正面臨債券違約,評級慘遭斷崖式下調,互聯網也有一些質疑的聲音,質疑紫光股份給紫光集團“輸血”。
昨日晚間,紫光股份公告稱,為便于廣大投資者充分了解公司本次收購紫光云控股權事項的必要性與合理性,公司對本次交易的相關事項和最新進展進行了說明。
其一,紫光云以云服務的技術開發、運營及銷售為基礎,聚焦于智慧城市運營和產業互聯網等業務。通過兩年多的培育,紫光云的業務與運營模式趨于成熟。通過本次交易,有利于上市公司構建更加完整的包含私有云、公有云、混合云等多云形態的云計算產業鏈,使上市公司在云計算產業具有更強的競爭力和更大的戰略縱深,符合上市公司目前向云服務轉型的戰略目標。
其二,公司對紫光云的經營管理團隊、生產經營情況有較為深入的了解,具備良好的信任基礎,站群服務器,且企業文化和經營理念相似。同時,紫光云已完成全國主要節點的搭建;具有較強的研發團隊和研發實力,擁有十多個行業專家隊伍和完整的研發體系;紫光云推出全新的 UniCloud 2.0 架構,覆蓋計算、存儲、網絡、安全、數據庫和人工智能 6 大產品服務,打通運營和服務全流程;聚焦城市云、工業云、建筑云和芯片云四大領域,構建平臺+生態+運營的一體化服務體系,具有一定的政府和行業客戶基礎。本次收購可促使紫光云的云服務與公司的云產品得以加快融合,有利于統一云服務和云產品的底層架構,并實現在技術研發、解決方案、銷售等方面的高度協同。雙方能力互補、強強聯合,解決了此前公司數字化項目普遍存在的“重建設、輕運營”的問題,提升公司在云計算市場的整體綜合競爭實力。
目前,紫光云尚處于云計算節點建設及技術開發的投入期,需要持續擴大業務規模,因資產投入而產生的短期虧損符合云計算行業的一般發展規律。紫光云隨著綜合競爭能力逐漸增強,將帶動其盈利能力的不斷提升,逐步減少虧損,本次收購短期內對公司財務狀況及經營成果不會產生重大影響。
本次收購紫光云控股權的交易,是公司穩步推進從產品銷售模式向平臺服務模式的轉型升級這一戰略定位的重要舉措,有利于充分利用公司在云市場已建立的優勢及豐富的生態鏈體系,進一步釋放紫光云在基礎云業務、智慧城市業務、產業互聯網業務的解決方案優勢,加快響應客戶需求,進一步提升公司在云計算市場的綜合競爭實力及盈利能力。
對于收購價格,紫光股份進行了釋疑。紫光云目前尚處于虧損狀態,評估機構選用市場法評估結果作為評估結論,即截至評估基準日2020年7月31日,在持續經營及假設條件下,紫光云合并口徑下歸屬于母公司的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為71,703.19萬元,經市場法評估,紫光云合并口徑下歸屬于母公司的股東全部權益價值評估結果為409,000.00萬元,對應6.82倍2020年預測的營業收入。
紫光股份財務情況
紫光股份解釋,一方面,云計算企業前期需要大額投入基礎設施,如機房設備、服務器、網絡設備、存儲設備以及相關管理軟件等,會產生很大的固定資產支出和折舊,同時購買基礎設施的投資活動也會造成較大的現金流變動。因此對于重資產的云計算企業而言,市場法下選取盈利價值比率和資產價值比率等評估價值乘數的估值方法有其局限性。
另一方面,云計算企業成長期的核心競爭力主要體現在營業收入的增長及持續發展的能力,客戶資源和穩定性是持續發展能力的重要指標,即根據目前的運營模式,資本性投入是體現云計算企業規模發展的重要因素,收入水平成為該行業的關鍵指標。目前,云計算企業估值采用 PS 定價是行業內普遍認可的一種方式,也是A股市場給國內云計算企業估值時經常采用的一種模式。
紫光股份指出,紫光云成立于2018年8月,截至本次評估基準日已運行一個完整年度,現處于快速成長期,營業收入保持增長的趨勢;由于行業特性,免備案主機,目前紫光云尚未實現盈利。PE、EV/EBITDA 指標不能完整體現紫光云的股權價值,加之 PS 是云計算行業內普遍認可的指標,本次選用收入價值比率作為評估價值乘數具有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