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度第十九屆IT影響中國活動期間,作為行業盛典的重要組成部分,天極網與比特網聯合發布了《2020中國云計算市場發展報告》。
自2002年創辦以來,“IT影響中國”始終關注中國ICT產業風向、國民消費熱點與科技產業的年度風云變化,助力科技產業及各行業的理性與良性發展。歷時將近20年,IT影響中國已經成為中國最有影響力的集報告、評選于一體的大型活動。
此次發布的《2020中國云計算市場發展報告》涵蓋云計算的產業現狀、技術熱點、云服務商分析、產業趨勢等多方面的內容。產業方面,在新冠肺炎疫情和“新基建”政策的雙重作用下,上云主力開始由互聯網企業向傳統企業傾斜;技術方面,云原生、邊緣計算、分布式云等新技術不斷涌現,越來越多的云服務商開始擁抱新技術;市場方面,云服務市場已從單純的IT基礎設施進入到支持行業應用的新階段;行業方面,云服務商開始結合企業具體業務場景,相繼推出醫療、制造、教育、金融、零售等解決方案,賦能各行各業數字化轉型。
從這份報告中,我們可以看出,“數字化轉型”、“新基建”以及“技術創新”成為出現頻次最高的詞匯。
當前,我國正處于從工業經濟向數字經濟加速轉型和變革的時代,數字經濟將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在這一背景下,“上云”成為順應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特別是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遠程辦公、網絡游戲、在線教育、在線醫療等線上應用需求量激增。
對于專注于日常運營需求,忽略了投資數字化業務的企業來說,可謂是一記警鐘。這讓諸多企業比以往任何時刻都更加清晰地意識到,數字化轉型勢在必行。
此外,為緩解疫情給經濟發展帶來的負面影響,2020年開年以來,中央密集部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新基建”的重要組成部分,云計算實現了在政務、教育、醫療、制造等多個領域快速延伸拓展。
先來看幾組數據:
1、根據波士頓咨詢公司的一份調查顯示,新冠肺炎疫情之前,約有50%的企業表示會優先開展數字化轉型。然而,疫情以來,有超過80%的企業表示加速數字化轉型具有戰略必要性。
2、微軟與國際數據公司IDC的合作研究顯示,在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過程中,63%的中國企業加快了數字化進程,67%的企業決策者認為創新力是“必備條件”,而非“可有可無”。他們認為創新力對于企業業績和韌性至關重要。
3、據高盛研究部預計,2020-2025年中國“新基建”投資將達到15萬億元人民幣,其中2020年“新基建”投資規模將達到2萬億元人民幣。
可以說,無論是洶涌而至的數字經濟大潮、如火如荼的“新基建”建設,還是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都將云計算推向一個新高度。
在2020年,云計算領域內相關技術不斷涌現及廣泛應用。
例如,容器技術可以有效地將由單個操作系統管理的資源劃分到孤立的組中,以便更好地在孤立的組之間平衡有沖突的資源使用需求。如今,容器技術已進入被市場充分認可和產業化的階段,在金融、制造、教育、互聯網等領域積累了大量的案例;
微服務將應用程序開發為一些列小型服務的體系結構,每個服務都實現獨立的業務功能,運行在自己的進程中,并通過HTTP API或消息傳遞進行通信。傳統的單體應用架構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挑戰,而微服務架構更適合用于構建復雜的應用,因此,越來越多的企業在向微服務架構轉型;
DevOps技術通過自動化軟件交付和架構變更的流程,使構建、測試、發布軟件能夠更加快捷、頻繁和可靠。從某種意義上來說,DevOps或將成為企業在數字化競爭中能否獲勝的最關鍵一環;
邊緣計算作為云計算的一個子類,滿足行業數字化需求的計算模式。隨著5G商用的持續推進,通信網絡設備需求將被激活,將有更多的數據需要在網絡邊緣側進行存儲、處理和分析,邊緣計算的出現恰逢其時;
分布式云計算是云計算從單一數據中心部署向不同物理位置多數據中心部署、從中心化架構向分布式架構擴展的新模式,能夠更好滿足、迎合未來IT發展趨勢。
在復雜的混合云環境下,必須要借助操作簡單、功能強大、管理高效的工具來保證復雜的云生態系統正常運行。未來將有越來越多的自動化工具出現,幫助企業解決管理的復雜性。
近年來,我國涌現了一大批云計算企業。報告選取了阿里云、騰訊云、華為云、百度智能云、金山云,通過營收、地理區域部署、定位、業務重心等維度進行對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