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新五年的開端,所有人都在尋找新的窗口、新的機遇。
IDC早前發布的《數據時代2025》報告指出,全球每年產生的數據將從2018年的33ZB增長到2025年的175ZB;Gartner認為,到2025年,大約超過75%的數據將在邊緣側處理,為邊緣計算產業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
從各方調研機構的分析來看,邊緣計算不是一個新概念,它大約興起于2017年前后,在進入5G物聯網時代時,圍繞邊緣計算的呼聲越發高漲。
站在5G發展的角度,目前我國已建成全球最大5G網絡,累計建成5G基站71.8萬個,5G終端連接總數超2億。不光是振奮于網絡建設取得的進展,針對5G適應的大帶寬、廣連接、低時延、高可靠等新的產業場景正亟待探索發現,高速數據傳輸、邊緣計算等技術都將被需要以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撐。
站在AIoT發展的角度,隨著智能設備總量的增加,對智能設備的依賴,對處理速度的需要,云的采用程度的增加和網絡壓力的增加,更多應用迫切需要在數據源頭一側,更快處理更多數據。
邊緣計算的應用場景,逐漸覆蓋到制造、運輸、公共事業、醫療保健、零售等諸多領域。雖然目前多是項目試驗及小規模部署的階段,但放眼至不久的未來,因邊緣計算而帶起的新興產業收入無疑非常可觀。
本篇文章將主要從以下4點進行講述:
1. 新風口,邊緣計算融資不停
2. 邊緣計算應用場景探索
3. 邊緣計算的三大軍團
1
邊緣計算融資不停
1月18日,致力于構建軟件定義的邊緣云PaaS平臺「北京秒如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數千萬人民幣天使輪融資。公司成立于2019年3月,核心產品定位于邊緣云PaaS平臺,為客戶提供邊緣云分布式基礎設施,并且基于平臺構建上層面向邊緣的SaaS服務。
另大約一周前,媒體曝出北京微芯感知科技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新增股東廣西騰訊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持股20%,為大股東;公司注冊資本由500萬元增加至625萬元,增加125萬元。據悉微芯感知成立于2020年4月,核心團隊來自北京微芯邊緣計算研究院科研力量,研究方向包括邊緣計算芯片、新型傳感器、區塊鏈、行業解決方案等。
追溯到2020全年,根據IT桔子的收錄,有22家邊緣計算相關的企業獲得融資。
例如2018年開始轉型為邊緣計算云服務商的視界云,宣布了來自達晨創投、君聯資本、崇德資本的近億元A+輪融資。公司產品以多云接入管理平臺為主,另有邊緣計算網絡平臺也是收入的一大構成。
例如成立于2019年的深圳艾靈網絡有限公司,宣布了來自順為資本、佰才邦的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公司主要結合工業領域市場需求提供場景化5G產品及應用級邊緣云解決方案。
更多的案例不勝枚舉,我們還可以發現,不僅成立兩三年的邊緣計算初創公司陸續獲得國內頂尖投資機構的青睞,行業屬性不同的頭部公司,從上游的芯片、模組到中游的運營商、通信設備商以及云平臺廠商,再到下游的終端設備廠商和行業應用商,整個產業鏈幾乎沒有不在談邊緣計算投資與商業價值的。
根據IBM商業價值研究院2019年發布的邊緣計算調研報告《為何邊緣計算成為企業的重投領域》可知:
僅需三年,邊緣投資的平均回報率可達到6%。能源和公共事業的高管對邊緣計算的投資回報尤其樂觀,他們預計平均投資回報率將接近10%;汽車行業高管緊隨其后,他們的預計為8%。
數據來源:IBM商業價值研究院2019年邊緣計算調研
2
邊緣計算應用場景探索
何為"邊緣",指的是一個相對概念,可以在傳輸網中,也可以在智能設備內部。常見的邊緣計算載體可以是具有一定運算能力的邊緣網關/智能路由器,或者是具有較強運算能力的部署于場景一側的服務器,亦或是具有數據收集與分析功能的邊緣云平臺。
這些載體幫助就近處理智能設備產生的數據,而不用上傳至云計算中心,歸納下來大致有4點優勢:
1)降低時延以提高數據分析及操作的實時性;
2)減少傳輸的數據量以降低帶寬成本;
3)本地化存儲以確保數據隱私及安全;
4)能夠適配弱網環境以提供持續性高可用服務。
從更商業化的角度看待,邊緣計算對于垂直行業的吸引力體現在兩大方面:一是為企業舊業務運營提升效率,二是加大了傳統行業在5G時代創造新收入的機會。
比如在工業制造場景,考慮傳統人工目視全檢或抽檢的手段容易出現錯檢、漏檢等狀況,為保證出貨良品率,往往需要同工位安排數量較多的質檢員進行培訓及操作,這不僅增加了人力成本開支,在當下制造業招工難的形勢下更是一項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