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就沒有私有云!”2020年,在一次會議中,記者無意中聽到了一位專業人士的評論。其意大概在于,相對于公有云而言,私有云就是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事實確實如此嗎?那么眾多企業,包括亞馬遜云服務AWS、微軟Azure、谷歌云等這些巨頭所發展的混合云中的公有云與私有云兼顧的方案又如何落地呢?
中國眾多云服務商如阿里云、騰訊云、華為云、青云QingCloud、UCloud,以及九州云、同方有云、新華三等的私有云方案為什么能獲得諸多的市場份額呢?
中國軟件網認為, 在公有云和混合云發展如日中天的時候,作為混合云中一個重要部分的私有云正在茁壯成長。正像公有云在企業上云進程中向云原生發展的波瀾壯闊一樣,2021年的私有云發展所掀起的浪花,一樣迷人而多彩。
01 私有云的2021:是增長,還是高速增長?
在云計算的早期,私有云承諾了公有云的可伸縮性、彈性和可管理性,以及對本地數據中心環境的安全性和控制能力等。
多年過去了,現在的私有云更是充分落地了公共云的優勢,包括快速部署、可擴展性、易用性和彈性,同時還可以提供其他功能,如更好的控制、提高的性能、可預測的成本、更嚴格的安全性和靈活的管理選項等。
私有云已在混合IT,即公共云、私有云以及本地虛擬化環境和傳統環境的混合中越來越占據不可忽視的地位。
那么新冠疫情的爆發,是否會給2021年的私有云企業帶來巨大影響?
先看看幾個調查研究公司的預言。GGV Capital(紀源資本)的一項調查顯示,有94%的私有云公司,預計2021年的收入將有所增長,而三分之二的公司則預計新冠疫情不會影響到2021年以后的市場行情。
《福布斯》對其“云100強榜單”中的25家從成長階段到首次公開募股的頂尖軟件公司的CEO進行了調查,17位做出的回應印證了GGV Capital的結論:17位受訪者中,有16位認為公司業務將在2021年得到改善,其中7位表示公司的業務將在2021年顯著改善,9位認為生意會好一些。
不僅如此,賽迪顧問發布的《2020私有云系統平臺市場研究》還認為,未來三年私有云市場仍將保持高速增長。預計到2022年,中國私有云市場能夠超過150億元。
其中,私有云系統平臺因為在政企上云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將帶動中國私有云軟件市場快速增長,預計到2022年將達到27.1億元,約占整個私有云市場規模的18%。未來三年,中國私有云系統平臺相關的私有云市場的復合增長率將達到30%以上。
據中國知名ICT研究資訊機構《計世資訊》統計,2020年受疫情影響,云服務器,企業資本開支受限,上云進程放緩,導致2020年私有云市場的增速同比有所降低,預計在24.3%。由于2020年增速降低,2021年市場規模有望出現反彈,實現更高增速。
中國軟件網也認為,2021年,私有云將與公有云市場一樣重回高速增長態勢。
02 增長的動力:Kubernetes與OpenStack
那么,云平臺的發展現狀是什么?
作為構建私有云的核心組成部分,私有云系統平臺是幫助企業快速構建云計算基礎架構的系統軟件,提供計算、存儲、網絡等基礎IaaS云平臺和應用運行環境的容器云平臺。
在私有云系統平臺上,IBM紅帽、VMware等部分國外廠商很早就看到私有云的發展前景,并從操作系統和虛擬化市場拓展到私有云市場,實現提前布局,成為國際市場中主要的私有云廠商。
開源云的私有云平臺OpenStack在2010年興起后,私有云逐步開始采用開源的OpenStack架構。其優勢包括配置靈活、模塊分明、二次開發方便等。基于開源架構,市場上有大量的企業推出商業發行版,并加入自己研發的技術。
許多企業也希望通過使用諸如OpenStack之類的開源軟件,避免被大型解決方案提供商控制。但事實證明,OpenStack開源平臺沒有進一步發展,在集群性能、遷移維護、升級服務上,只能提供有限的服務,用戶們對其抱怨也越來越多。
2016年,Kubernetes開始火爆,近年來逐漸成為容器編排技術的事實標準,在助力企業IaaS和PaaS層融合的同時,也大大提升了私有云系統平臺的市場認可度。
與此同時,公有云企業AWS、阿里云、騰訊云等加緊通過技術、資本手段開始深耕私有云市場,推出了結合Kubernetes與OpenStack專有云產品,布局企業私有云市場。
同時國內創新型私有云企業,如同方有云、九州云、易捷行云等將Kubernetes與OpenStack兩個平臺深度融合,加速云原生的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