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期間,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很多原定于線下舉行的文化活動紛紛轉到線上,“云博物館”“云旅游”“云音樂會”“云端展會”“云端論壇”等在疫情期間不斷涌現,消費者的文化需求在網絡時空中得到一定填補。與此同時,疫情也加速了文化產業數字化轉型,倒逼傳統文化產業在線化、數字化、智能化發展。
文化產業數字化轉型,相關部門、文化企業、傳統媒體、新媒體等都在進行積極探索。比如人民網、字節跳動、騰訊以及各地政府對“云端展會”“云端論壇”進行了大規模實驗,各地景點基于VR和全景視覺技術開發線上游覽平臺并向社會投放,如故宮博物院推出了“VR 故宮”“全景故宮”,敦煌研究院推出了“數字敦煌”精品線路游、“云游敦煌”小程序等一系列線上產品。此外,移動游戲、短視頻平臺、社交網絡等媒介在全民居家時期的全線爆發,使得線上文化產業發展表現搶眼。
在文化生產方面,線上辦公新形式迅速普及,比如阿里巴巴的釘釘、華為云的WeLink、騰訊的騰訊會議、字節跳動的飛書等。這為文化產業的遠程辦公與云協作提供了可能,不少藝術設計、網絡文學、游戲設計等對計算機技術具有較高依賴度的行業通過云辦公的方式實現復工。文化產業相關的線上教學、辦公、教育、培訓、咨詢服務等嘗試全新的生產和辦公方式,不少快速適應“云”文化的企業甚至收獲了增長和利好。
近年來,呈現爆發式增長的演出行業,也在積極嘗試線上直播“云演出”。從最初篩選“庫存”影音資料播放到主動推出全新作品,線上演出逐步轉型,成為藝術機構逆勢而上的全新突破點。疫情期間,中山公園音樂堂首先在微信上推出了86期“線上音樂會”,還把延續多年的暑期藝術品牌“打開藝術之門”也搬至云端;國家大劇院的線上直播成為常態,“4K+5G”的技術提升,使古典音樂、原創舞劇都可在“空中劇場”欣賞,擴大了傳播的廣度,讓藝術與觀眾隔空相伴。2020年,云南省舉辦多項大型演出活動,在開展現場活動同時,積極嘗試線上多平臺同步直播,讓人民群眾共享文化惠民成果。
比如2020年12月底,由中共云南省委宣傳部、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的2021年云南省新年戲曲晚會,通過新華網現場云、央視頻、今日頭條、抖音、新浪微博、優酷、快手、云南公共文化云等進行了網絡直播,數十萬名觀眾同步觀看并積極參與討論,在實現文化惠民的同時,站群服務器,推動了云南戲曲文化的傳播。
“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實施文化產業數字化戰略,加快發展新型文化企業、文化業態、文化消費模式。5G時代正在加速到來,在信息化發展繼續加速的時代,文化產業站在了發展變革的十字路口。公共部門與市場能否真正擁抱數字化轉型,推廣和購買更廣泛的數字化文化產品、文化服務和文化體驗,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疫情緩和后文化產業的發展走向。
另一方面,當前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呼喚更加優質的文化產品供給。互聯網深刻改變著文化產品的生產和消費,在提升效率的同時,文化價值鏈也在深度重組,由單一的“管道模式”變為多樣的“網絡模式”,全新的數字生態中,是截然不同的算法、玩法和活法。我國正不斷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打造文化強國,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有可為,唯有積極擁抱變化,超前思索與布局,立足本土優質資源,放眼全球合作,VPS租用,以實力與特色求發展,才能在新浪潮中贏得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