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金山云發布了2020年第四季度財報。
財報數據顯示,金山云Q4實現營收19.23億元,同比增長63.8%,凈虧損1.05億元;全年實現營收65.77億元,同比增長66.2%,年度虧損約9.6億元。
或受營收不及預期影響,財報發布后,金山云盤前股價跌逾11%。
在國內,阿里云、騰訊云兩大廠商遙遙領先位列第一梯隊,百度云、金山云、華為云等大型云計算廠商在第二梯隊爭奪行業第三的位置。
第三朵云誰都想當,激烈競爭之下,金山云能否守住第二梯隊的位置呢?
公有云為主
重點發力企業云和大客戶
先來聊聊金山云的營收,在國內云計算市場是什么水平?
從營收規模看,在2020年Q4,阿里云的營收達161億元,約為金山云的8倍多。
對比全年營收情況,2020財年,阿里云年收入破400億元;2020年,金山云收入近66億元。
而與百度智能云相比,金山云的收入也略顯下風。據2020年Q4百度財報顯示,百度智能云年化收入約130億元(注:年化收入,即按照當季度業績對接下來一年營收的推測收入)。
從營收增速看,2020四季度,阿里云同比增長50%,金山云同比增長63.8%,百度智能云同比增長67%。
不難發現,金山云與第一梯隊的阿里云有較大差距,但在與同處第二梯隊的百度智能云的競爭中,金山云并沒有占到優勢。
從業務板塊看,金山云業務由公有云服務、企業云服務和其他服務構成。其中,公有云服務占總營收的71%左右。
據財報顯示,在2020年Q4,金山云實現營收19.23億元,其中公有云服務收入13.62億元,同比增長44%;企業云收入5.36億元,同比增長143.1%。
可以看到,公有云仍然是金山云的主要營收來源,但企業云也在快速成長。
近兩年,國內云計算領域一個明顯的趨勢是:云計算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支撐,正從互聯網向公共服務、金融、醫療等行業滲透。
這使得云廠商的“掘金”重點由TO C轉向TO B。而B端市場注重理性,注重口碑,樹立大客戶標桿案例是一個不錯的思路。
金山云的發力方向也是如此,從前幾年聚焦游戲云、視頻云到強攻政務云、金融云、醫療云等,金山云一直在尋求差異化競爭優勢。
在這季度財報發布時,金山云CEO王育林就提到:“我們將深度滿足已有客戶需求的同時,持續拓展優質新客戶,助推公司高質量發展。”
從客戶清單看,視頻云領域的B站、知乎,政務云領域的全國22個智慧城市項目,金融領域的中信銀行,醫療領域的四川天府健康云、武漢市衛健委等,均是王育林所說的“優質新客戶”。
從大客戶數量看,據金山云招股書披露數據,截至2020年6月,金山云擁有251個高級客戶客戶,近三年,金山云高級客戶產生的總收入分別占總收入的93.7%,95.3%和97.4%。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高級客戶中,收入高度依賴關聯的前三大客戶,占收入的過半,這三個大客戶其一就是股東小米。
眾所周知,金山云的生態是小米系公司。2019年與小米公有云關聯交易為5.7億元,占總收入的14%;與金山集團公有云關聯交易為1.1億元;與獵豹公有云關聯交易為860萬元。
盡管從2017年到2019年,小米系為金山云帶來的營收占比逐漸下降,金山云想要真正“獨立”,挑戰還有很多。
持續虧損
高增長背后難走出燒錢困局
和目前絕大多數的云廠商一樣,金山云依然處于持續的凈虧損當中。
從凈利潤方面來看,2020年Q4金山云凈虧損達1.05億元。從2018-2020年,凈虧損分別為10.06億元、11.11億元、9.6億元,凈虧損率分別為45.3%,28.1%、14.6%。可以看出,其凈虧損在逐漸收窄。
從支出方面分析,據財報數據顯示,2020年Q4銷售費用1.147億元,去年同期為9830萬元,主要是由于銷售團隊的擴大,支付給員工的薪酬增加。研發費用達1.811億元,國內服務器,同比也有小幅度增加。
一方面,成本高昂是云計算廠商虧損的重要原因。
一般來說,云計算的成本主要分為六大類:硬件成本、機柜/電力成本、網絡成本、閑置成本、人力成本和市場成本。
比如硬件方面,主要是采購服務器、交換機及其零部件的成本,大廠商還會采購硬件負載均衡和硬件存儲等;機柜/電力成本方面,數據中心對不間斷供電要求較高,達到 ICU 病房的標準級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