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計算市場經過多年的風云變化,到2020年格局已經基本穩定,中國云計算廠商發展勢頭迅猛,阿里云比肩國際巨頭。
國際研究機構Gartner最新發布的《2020年全球IT服務市場份額》數據顯示,全球范圍內公有云IaaS市場保持高速增長,規模達643.9億美元。亞馬遜AWS、微軟Azure、阿里云三足鼎立的格局持續穩定,亞馬遜AWS占據超40%的份額。Google Cloud排在第四。阿里云、騰訊云、華為云三大廠商占據了國內云計算市場的半壁江山。
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世界范圍內,中國云計算市場正在成為全球領頭羊。在國內,頭部企業占據了絕大部分的市場份額。
IDC最新發布的《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2020第四季度)跟蹤》報告顯示,阿里云以40.6%占據中國市場份額第一位,華為與騰訊并列第二,均為11%,中國電信和亞馬遜AWS位居其后,前五大服務商共同占據77.4%的市場份額。
從各大云廠商的產品服務特點來看,阿里云早期的電商色彩明顯,2015年開始進入全面發展階段,推動企業用戶業務上云,目前已經形成了可以覆蓋整個供應鏈的數據體系;騰訊云進入的領域以音視頻直播、文娛游戲、金融等行業為主,以打造產品化的云服務見長,經過多年發展,呈現出綜合性強、解決方案多樣化的特點;華為發揮自身ICT廠商的優勢,可以提供端到端服務能力,在政務服務上具有明顯的優勢。
各家云服務產品由各自的企業優勢出發,已經開始交叉進入各自的領域。業內分析人士指出,華為云將重點布局“互聯網化”,騰訊在強化SaaS生態的建設,而阿里云需要在其擅長的公有云業務之外,聯合生態合作伙伴深度布局混合云及私有云。
云計算市場風云變化,各大云廠商跑馬圈地、爭搶公有云市場的勢頭趨穩,私有云、混合云成為云計算賽道下一階段的關注焦點。
IDC統計數據顯示,2020第四季度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中,阿里云市場份額為40.6%,同比減少2.1%;騰訊云市場份額同比減少0.9%;中國電信(天翼云)市場份額為8.7%,同比減少0.2%。
在政策紅利之下,我國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數字化轉型成為了各行業企業IT建設的重點任務,企業上云需求攀升,云產品向各專業領域橫向滲透。上云行業的豐富程度增加,金融、工業、醫療等領域企業對云產品的安全性、保密性、穩定性提出更高要求,業務復雜且對風險容忍度低,公有云難以滿足這類企業用戶的上云需求。
相比之下,私有云可將云基礎設施與軟硬件資源部署在數據中心的防火墻內,在安全方面比公有云更有優勢。作為專屬資源,私有云讓用戶能夠對IT系統和數據實現有效控制。
賽迪顧問研究表明,從技術趨勢來看,OpenStack作為私有云系統平臺的主流技術經過十年的發展已日益成熟,Kubernetes近年來已經成為容器編排技術的事實標準,在助力IaaS和PaaS層融合的同時,也大大提升了私有云系統平臺的市場認可度。另一方面,數據中心多樣化趨勢呈現,以ARM、MIPS等為代表的non-x86處理器需求激增,也對私有云系統平臺在技術兼容性和管理性上提出了新的要求。
私有云的安全性超越公有云,因此成為企業級用戶上云的更優選擇。然而公有云的計算資源又是私有云無法企及的,因此混合云便為企業級用戶提供了更加多樣化、更具優勢的業務云遷移選擇。
全球范圍內,混合云已經成為企業用云的主要形式。根據RightScale 2019年云狀態報告,有84%的受訪企業采用了多云戰略。其中,使用混合云的企業比例繼續提高——由2018年的51%增長到2019年的58%。不過,從國內市場來看,企業應用混合云的比例仍處于較低水平,給國內各大云廠商提供了更多的市場機會。
頭部企業搶灘云原生
企業上云需求走高的同時,對于技術層面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云計算頭部企業推出的云服務解決方案,呈現出云計算體系架構不斷成熟、云生態不斷豐滿的特征,諸多因素共同將云計算推向云原生時代。
Gartner預測數據顯示,到2022年,將有75%的全球化企業在生產中使用云原生的容器化應用。
云原生具有普遍可訪問、高可用性、高擴展性、可遷移性、演進式設計與快速迭代等優勢,是云計算發展到目前為止,技術持續迭代的全新呈現、最新集合,已經成為各大廠商爭相競逐的市場熱門。谷歌、亞馬遜、微軟、阿里、騰訊、華為等各大云廠商紛紛入局云原生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