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千行百業的發展已經進入數字化轉型的關鍵階段,數字經濟騰飛,全面云化已勢不可當。據Gartner預測,到2025年全球企業云技術使用率達100%,這一產業數字化浪潮來襲看似是一種“突變”,實則是更深層次的時代轉型新局開端。
5月17日,華為云生態峰會期間,華為公司高級副總裁、中國區總裁魯勇指出:“云作為數字化的技術與能力底座,一定會加速進入產業數字化階段,千行百業上云的浩瀚市場、云計算高速發展的新階段已經到來。”
云市場進入全新發展階段
在2019智博會數字經濟百人會上,免備案主機,工信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國數字經濟蓬勃發展,2018年數字經濟規模達到31.3萬億元,約占GDP比重超過了30%,位居全球第二位。來自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顯示,2020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39.2萬億元,較上年增加3.3萬億元,占GDP比重為38.6%。
據魯勇介紹,數字化技術和服務加速向行業融合滲透,產業數字化在數字經濟中的占比已高達80.2%。他認為,千行百業的數字化大戰場,才是云服務決戰的主戰場。而千行百業上云,面臨客戶的多場景、多訴求,在云市場的全新階段,固守原有優勢不改變終將被趨勢淘汰。
魯勇指出,傳統產業、信息化、智能化共存,這是中國產業數字化獨有的特征,市場是多元、復雜、融合的,傳統的云計算1.0技術、服務、體驗已無法滿足復雜場景下的訴求。而資源高效、應用敏捷、業務智能、安全可信,能夠實現與行業場景深度融合的云原生2.0將成為必然態。
“云計算作為數字化的技術與能力底座,已經從互聯網市場向千行百業邁進,云已經進入了全新的高速發展階段,云產業智能升級的浪潮必將促進市場、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三重變革。”魯勇認為,在產業智能升級的新階段,客戶、伙伴、云服務廠商將會是一個共生共贏的“商業共同體”,生態關系將在這個時期全面重塑。
華為云的做法是硬件開放、軟件開源,做行業應用創新的黑土地。據魯勇介紹,在華為云這片黑土地上,已經長出了豐富的行業應用。2020年,華為云伙伴收入占華為云總收入已經超過60%。華為云伙伴收入增速高達188%,高于華為云整體168%的增速。
截至目前,華為云已躋身全球前五、中國前二的一朵云,作為全球增速最快的一朵云。魯勇強調,2021年,華為云將繼續戰略聚焦投入互聯網和政企兩大市場賽道,充分協同終端云、流程IT云的能力,用華為最優的數字化能力為客戶提供服務。
華為云16億元重點投入技術和咨詢兩類伙伴
據介紹,華為云當前的生態伙伴已超2萬+,這些伙伴的加入正是源自華為云堅持“硬件開放、軟件開源,堅定不移地做行業應用黑土地”的生態戰略導向。
魯勇表示,生態的健康需要共同維護,有機遇也有挑戰。華為希望與伙伴共同遵循“三共一守護”(達成共識、合力共建、實現共贏,守護生態秩序)的產業生態準則,做長期主義者,為持續成功奠定長遠基礎。
據了解,面向未來,香港服務器租用,華為云將重點投入技術和咨詢兩類伙伴,實現技術共生和商業共贏。一方面通過構建應用使能、數據使能、AI使能三個使能平臺,幫助生態伙伴實現應用的云化、SaaS化及智能化,實現技術共生。另一方面,華為云與合作伙伴一起,為客戶提供上云咨詢與規劃、實施交付、托管運維、多云管理等服務,讓合作伙伴的優秀軟件服務更多的企業,實現商業共贏。
在具體的舉措方面,華為云今年將通過沃土計劃和SaaS星光計劃,專項服務技術類和咨詢類兩類伙伴。針對技術類伙伴,沃土計劃將投入2.2億美金;針對咨詢類伙伴,將額外投入2億元星光基金,打造SaaS“星光計劃”,兩大計劃合計約投入16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