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義的混合云將涉及云計算的技術全部涵蓋在內,包括同構云計算,異構云計算,傳統 IT 和云計算的混合,以及包括多云在內的云計算能力。狹義的“混合云”定位在通過私有云確保 IT 服務交付和核心業務安全合規的同時,選擇云服務提高 IT 對業務創新的響應速度。
混合云定義
今天定義的混合云是指由本地基礎架構、私有云服務和公有云組成的,包含計算、存儲和服務的混合性云環境,各個平臺之間通過跨平臺聯通,使用戶擁有基于數據中心的公有、本地和私有云服務的混合云基礎架構。混合云由一個或多個公有云和私有云環境組合而成。它是一個由管理及自動化軟件編排而成的虛擬資源池,允許用戶通過自助服務門戶(支持自動擴展和動態資源分配)按需訪問其中的資源。
雖然構成混合云的公有云和私有云環境都是相互獨立的資源池和環境,但是有助于傳輸資源和工作負載的加密應用編程接口(API)可以簡化這些實體間的遷移操作。
正是借助這個獨立的互連架構,企業才能在私有云中運行關鍵工作負載,減少公有云中的敏感工作負載,并根據需要調用任一環境中的資源。這樣安排既可將數據泄漏風險降到最低,還能讓企業通過自定義靈活安全的可擴展產品組合來交付各種 IT 資源和服務。
混合云的工作原理
混合云架構中的關鍵技術主要包括:云應用架構、混合云網絡、混合云管理(資源、業務、計費)、負載遷移、云爆發、云災備、互操作性以及一些附加的性能優化技術?,F今的混合云環境可能包含內部基礎架構、傳統虛擬化技術、裸機服務器和各種容器。此外,混合云也可能是由提供商托管的多個公有云組合而成。
1)云應用架構
應用架構及各個組件的部署位置是構建混合云前首先需要考慮的問題。傳統非云環境下,應用系統一般采用 3 層(多層)架構,其中主要包括前端會話層、中間業務邏輯層(可細化為多層)、后端數據存儲層。服務器虛擬化技術引入后,應用組件從物理服務器遷移至虛擬機,實現了基于虛擬化的資源靈活擴展,但是,單純的 P2V 轉換仍未改變原有架構本質,即假設底層基礎設施可用,這與云環境豐富的高可用特性不符。因此,有必要向傳統 3 層架構中增加故障應對和處理機制。
2)混合云管理
混合云管理平臺是實現混合云環境業務、資源、安全等全方位管理的核心集成組件。相對于私有云/公有云管理平臺,混合云管理平臺需重點考慮云間互操作性、云平臺集成、云間連接、性能和容量管理、應用生命周期管理、后端業務目錄等。
3)負載遷移
云間負載遷移的主要需求和驅動力在于遷移、擴展和災備,其關鍵技術主要包括:應用和數據遷移、遷移策略及管控、應用流量重定向等。出于技術成熟度和實際業務需求等原因,現有負載均衡場景主要圍繞簡單的應用/數據遷移、災備等場景。現有混合云業務多數都提供了負載遷移能力和管理工具,如 VMwarevCloudConnector 組件,是專門用于虛擬機、應用、模板等的遷移管理工具;AmazonAWS 和 VMwarevCHS 混合云服務都專門提供了額外的硬件方式的離線大容量數據的復制服務。
總體而言,云應用架構以簡化、容錯、模塊化為設計宗旨,以實現在虛擬化、彈性、多租戶云環境中的完美適配。
混合云平臺為組織提供了許多優勢,例如更大的靈活性、更多的部署選項、更高的安全性和符合性,云服務器,并能從其現有基礎結構獲得更多價值。當計算和處理需求發生變化時,混合云計算使企業能夠將其本地基礎結構無縫擴展到公有云以處理任何溢出,而無需授予第三方數據中心訪問其完整數據的權限。通過在云中運行特定工作負載,組織可以獲得公有云提供的靈活性和創新能力,同時將高度敏感的數據保存在自己的數據中心內,滿足客戶需求或監管要求。
混合云用戶需求分析
當前可以將混合云用戶需求分為管理和安全兩大類,并具體細分成相關內容。
混合云管理能力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統一門戶:管理員門戶提供資源管理和運維管理的統一界面,對云資源進行統一管理和維護,包括虛擬資源和物理資源的統一管理。自服務門戶提供用戶訂購云服務,并對已有的虛擬化資產進行管理,包括虛擬資源的使用和釋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