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中心基礎設施管理(DCIM)是一種新興的數據中心管理形式,其彌合了傳統設施系統和信息技術(IT)系統之間的差距,從而為數據中心運營商們提供了從每個系統所收集到的數據的整合。
雖然 “DCIM”這一縮寫早已經成為數據中心管理詞典的一部分了。但是,在開發真正全面的軟件應用程序解決方案的緊迫感方面卻仍然是一種比較新興的現象。隨著數據中心的管理效率和成本的增加,這些專業設施的足跡日益增加,以便應對新技術的爆炸式增長,包括手持設備和平板電腦的增長,而這一點也越來越受到重視。云計算和虛擬化技術的出現也在這一趨勢中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
據全球數據調研分析公司451 Research的介紹,“一款DCIM系統將收集和管理關于數據中心的設施資產、資源使用情況和運營狀況的信息。”
“然后,這些信息將以能夠幫助管理人員實現業務和面向服務的目標并進而優化數據中心績效的方式進行分發、集成、分析和應用。”考慮到上述定義,本文中,我們將嘗試探討建立一款可防御的平臺所面臨的固有挑戰,然后,我們將就DCIM解決方案產品的優勢為您展開詳細闡述。
PUE所帶來的視覺效應:顯示儀表板和測速儀
早在2007年,綠色電網組織就提出了使用電力使用效率(PUE)及其倒數(數據中心效率,DCE)作為指標,來作為數據中心運營商提供高水平的基準,以對其投資組合的能源效率進行評估,并允許他們將其結果與其他數據中心進行比較,從而確定是否需要實施能效提升。自該指標推出以來,PUE在整個數據中心行業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如下為PUE的計算公式:
PUE = 數據中心總設備能耗/IT設備能耗
將PUE作為一項標準的常規指標,導致了顯示儀表板和類似的圖形元素的開發,這些圖形元素被用于為數據中心運營商們提供關鍵信息。迄今為止,主機托管 深圳電信托管,DCIM市場一直專注于提供這些視覺效果——不停閃爍的儀表板和PUE測速儀,三維視圖以顯示機架狀況——盡管這些圖形肯定是引人注目的,但它們在實際應用方面被證明是有限的,即:僅僅是為操作運營人員提供他們需要的數據點。
雖然PUE和其他指標加速了數據中心行業對于DCIM工具的采用,這也是數據中心管理發展的必要步驟,但我們相信:當前的重點應該是要更多地轉向數據的管理,而不是數據的收集和顯示。
擱淺的數據和數據挑戰
DCIM問題的核心是數據的擱淺,這也是我們所認為的整體數據挑戰的一部分。從數據中心運營商的角度來考慮這一點:從歷史上看,無論是在設施/基礎設施(電力、冷卻等)方面,抑或是IT方面,數據中心的運營商都有一系列專業的系統,可以為操作運營人員提供各種數據點——不僅在基礎設施和IT之間實現了分離,而且每個類別也都是彼此隔離的。
當我們走進今天的一處現代化、功能齊全的數據中心,我們將會看到許多系統,包括樓宇管理系統(BMS)、應急電源和發電機控制系統、不間斷電源系統(UPS)和電力管理系統(EPMS)。但是,這些系統彼此之間不能相互通信,因此,想要以一種有意義的、真實互聯的方式查看這些系統所提供的信息也就不可能了。
此外,由于這些系統所具有的專有性質,使得這些系統往往與運營商的企業網絡隔離開來,這當然使得我們很難遠程訪問這些系統。的確有一些技巧可以做到這一點,但是這些技巧是企業適應的解決方案,允許不受限制地訪問信息。簡而言之,有無數系統收集了大量的數據,但數據往往是滯留狀態。即使是今天最復雜的解決方案能夠處理和顯示數據,但它們通常也只具有有限的歷史數據和預測能力。
數據層次創造價值
設計一款全面的DCIM解決方案的關鍵在于識別可用信息的廣度和多樣性,然后開發分層系統,允許您存儲和分析各個數據點。實際上,在數據中心采用的各種系統中有可能擁有多個數據層次結構。正在收集的信息是有關系的——并且定義這些關系對于管理它們而言是至關重要的。
讓我們不妨考慮一款電子郵件交換服務系統:一家運營商正在運行某種類型的應用程序,而該應用程序始終運行在一款IT設備上——這是一種牢固的關系;IT設備始終處于某種類型的占用空間中,例如機架;該機架始終是安置在一個pod中;而且該pod始終是安置某一固定樓層上;該樓層始終是位于某建筑物里面;而該棟建筑也始終是位于一個地區;該地區始終是位于一個國家;該國家始終是處于地球上的某個地方(參見上圖1)。
一旦您圍繞數據層次結構構建了一個結構,并且當數據中心操作運營人員需要填充信息時,您就可以開發出一個可重復的系統。
DCIM不是硬件問題,而是一個數據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