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器是提供計算服務的設備,和我們平日用的電腦類似,但要比電腦性能、可靠性等多方面要強得多,多用于各種數據中心中,作為文件、數據庫、郵件、網頁、應用程序等功能的運行設備。云計算催生了規?;?a href="http://www.qzkangyuan.com/cnidc/dc/jfjs/20160910/2103.html">數據中心建設,給服務器帶來了巨大的發展空間和市場機會,這使得這幾年服務器的市場規模越來越大。2017年全年,全球服務器出貨量和收入分別增長了3.1%和10.4%,預計2018年全球服務器出貨量將再增長5.53%,比2017年增長幅度還要高,持續的市場規模擴大,銷售額度的增長,并沒有讓服務器廠商的日子過得更好些,甚至有的IT大佬早已退出了服務器市場,根本原因是利潤率的持續下降。以浪潮為例,在2015、2016、2017三年,浪潮的服務器營收分別為39.63億、58.04億、90.04億,與之對應的毛利率卻分別為14.38%、13.56%、10.52%,銷售額在翻倍增長,而利潤率卻在持續下滑,10%的毛利率與動輒40%~60%的網絡設備,50%~80%的互聯網相比,不是很高,毛利率越低,給員工和公司運營各個環節的費用就會縮減。所以,那些國際巨頭因為人工和運營成本很高,難以用這樣低的毛利率維持,紛紛逐漸退出這塊市場,中國的服務器廠家依靠較低的人工和運營成本,才能有能力在這個市場上繼續保持競爭。
服務器和電腦一樣,無非就是CPU型號、內存、硬盤等等這些指標而已,當然還要加上對可靠性的要求,也就這樣,技術上已經很成熟,導致同質化競爭非常嚴重,這時多比拼的就是價格,價格低了,必然影響毛利率,再加上內存等元器件價格還在上漲,域名購買 directadmin購買,幾項關鍵因素疊加,進一步擠壓了服務器產品的毛利率空間。服務器市場已經演變成一個價格競爭激烈的市場,廠商得到的獎勵是市場份額而不是利潤率,在數據中心所有的產品中,服務器處在利潤率等級的末端,也是硬件技術最為成熟的,所以這種趨勢還會延續,并不會有根本改變,云服務器租用,使得服務器廠商賣服務器,賣得越多,賺得越少,越賣越虧,但又不能不去賣,如此在行業中掙扎很是痛苦。這幾年,服務器也借鑒了互聯網發展的模式,互聯網一般并不是靠向普通用戶收費還賺取利潤,而是通過流量和廣告獲取利潤,服務器也將利潤點轉移到了其它方面,部分放棄服務器來推銷服務,通過服務器來帶動其它產品的銷售,這些產品往往具有較高利潤,服務器作為一塊敲開市場的開門磚。比如,在數據中心領域,已經沒人能夠忽略軟件從硬件分離的破壞性因素,那么服務器廠商就可以在軟件上下功夫,將軟硬件打包銷售,增加軟件的附加值,保持合理的利潤。通過軟件來賺取利潤,服務器換取市場份額,這樣整體還可以保持較高利潤率,如果一直是一個單純的服務器硬件設備廠商的角色,很難再長期在市場上保持下去。任何的硬件產品,最后利潤都是趨向于零的,除非是自己有開發的,獨門開發的,能夠保持比較高的利潤之外,其他采用標準產品的硬件產品硬件都會趨向于零,不管是刀片還是其他的服務器硬件,利潤絕對不會增加,只能降低。所以,以前我們提到IT廠商,往往想到的就是賣電腦和服務器的,但單純賣服務器硬件,就是陷入越來越虧的怪圈,以至于無法持續下去,必須要找到新的利潤增長點。
將服務器模塊化,標準化,進一步降低服務器的采購成本已經成為了所有數據中心的共識,這會進一步壓縮服務器廠商的利潤空間,已經成為一種必然趨勢,并且正在慢慢擴散,在網絡、存儲、安全設備等等都開始出現這種苗頭,設備賣的越多,反而利潤率在持續下降,包括思科、華為、賽門鐵克等等,這些龍頭廠商的產品,同樣也是這樣的趨勢。所以,這些廠商必須更多的是向服務或者是增值方面爭取利潤,那才是比較好的辦法。硬件的成本在互聯網信息非常發達的今天,沒有任何的秘密可言,上游的廠商出廠的價錢是相通的,中間商會越來越少。要想辦法在新領域有所建樹,不然,持續下降的利潤率不僅影響公司的股票價值,也會讓投資人徹底失去興趣。俗話說:“一流公司賣標準,二流公司賣方案,三流公司賣產品”,賣產品也要不斷更新換代,設計具有差異化的產品,避免陷入同質化競爭,只去比拼價格。我們在網上購物的時候,也是貨比三家,價格是一方面,還會考慮服務和購物體驗,是一個購物的整個過程,所以很多時候價格并不是唯一的競爭殺器。同時,還要努力成為一、二流公司,才不會陷入持續肉搏的產品價格戰中。向數據中心賣整體的解決方案,服務器只是方案的一個組成部分,這樣服務器的價格因素將變得不那么重要,完全可以靠整體解決方案的先進性來彌補,當然如果能夠成為這個行業的標準,所有的產品都要紛紛按照其制定的標準設計,也可以獲得高額利潤,就像通信領域里的高通,就是以收專利費、授權費為營收,大賺特賺的。